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文化互释语境下的墨子耶稣伦理观比较
-
作者:
杨育华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耶稣 伦理功能 互释 根源性精神
-
描述:在不同质文化互释语境下,存有一种凸显的悖论和义理:两种完全不同质的文化符号,其形态、结构全然不一,却反映着同质性精神。此精神折射的正是人类生存伦理之道抑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归是人性根源性的良善动机
-
描述视域学视角下的《墨子》三英译本研究
-
作者:
郑侠 冯丽妍 高福佳 来源: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英译本 翻译策略 描述翻译学 历时研究 共时研究
-
描述:中华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集中的体现,《墨子》作为中国文化典籍的代表作之一,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选择《墨子》的英译为语料,通过对《墨子》英译进行历时和共时描述性研究,找出影响其英译的各种因素,以期总结《墨子》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
-
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从汪榕培的《墨子》英译谈起
-
作者:
支羽 朱波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墨子》翻译
-
描述:翻译这一复杂的实践过程中,译者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翻译研究经常忽略了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作用,使之屈居于从属地位,境地尴尬。本文试图结合翻译研究中的阐释学理论,并在对汪榕培《墨子》一书译本及其阐释基础上,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译本选择、翻译策略、及对作品阐释层面上主体性地位的体现。
-
墨子民本设计思想在当代民生语境下的反思
-
作者:
艾小群 吴振东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民本设计 方法论
-
描述:墨子思想中蕴涵着丰厚且系统的设计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当今设计与民生,现代科技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断裂和冲突所带来的困惑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对墨子民本设计思想的研究,对现代设计进行反思,提升设计的社会、经济价值。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墨子政治哲学思想评析
-
作者:
邢慧颖 来源:南昌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哲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启示
-
描述:墨子的政治哲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伐不断、民不聊生、诸子百家各显神通的时代。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尊天”、“明鬼”、“非乐”、“非命”等思想主张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反映了当时人民普遍希望安定、统一、发展生产的愿望。和谐社会理想的理论源远流长,而“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习和研究墨子政治哲学思想,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兼爱”思想对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非攻”思想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有重要参考价值,“尚同”、“尚贤”思想对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也有深刻启示,“节用”、“节葬”和“非乐”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兴利”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法仪”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重要启示,等等。
-
《墨子·兼爱》(下)的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
作者:
王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操控理论 《墨子·兼爱》 翻译对比研究
-
描述:墨子是继孔子之后最主要的哲学家之一,创立墨家学说,其著作《墨子》蕴含了墨家思想的主要精华。“兼爱”是其学说的中心思想。本文选取其中《兼爱》(下)篇梅怡宝(1929)、华兹生(1963)及汪榕培
-
墨子“天志”范畴略论——兼以康德“上帝存在”与黑格尔“绝对精神”视角
-
作者:
田宝祥 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志” 形上体系 康德 黑格尔
-
描述:之力开创了中国式的绝对精神——“天志”。它既被赋予形而上的道德律,又有充分的形式逻辑可凭依。这种二元一体的结构看似类宗教,实则更靠近哲学之本,也更能代表先秦诸子的理性气质。
-
[0图]墨子的形式逻辑
-
作者:
詹剑峰 来源:成文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墨子的形式逻辑
-
墨子的逻辑思想
-
作者:
温公颐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问题的提出二、关于逻辑推论的基本范畴三、关于逻辑思惟的基本规律四、关于名词概念的分析五、关于判断的运用六、关于推理论证的各种形式七、关于逻辑方法的运用八、结束语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的逻辑学体系完成于
-
“式图”之于“形名”:旗纛的“事”、“仪”演进:兼论《墨子·旗帜》篇
-
作者:
连冕 来源:民族艺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卤簿 礼制 天文史 战争史 文字学
-
描述:在传统设计、工艺语境中,旗纛的得以展现是在多职属的直接负责下多项技艺、工种配合的结果。此际,"工艺"既有技术制作的情境、心绪,又有艺术内涵、精神品貌的"重量"。当然,述及旗纛,也非是意味着只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