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0图]中华核心价值观大讲堂 民主 墨子的平民之道
-
作者:
周非 来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本书阐述墨子和墨家的思想精华:民主。其民主理论体系,即平民之道的内容包括:倡导了一个基于“人生而平等”的普世价值观:兼爱;设计了一幅基于为民兴利除害的民主政治蓝图:尚同;成立了一个基于行义的平民
-
《墨子》生死观刍议——兼与儒道二家比较
-
作者:
解启扬 来源:兰州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生死 价值
-
描述:社会的需要。在生命态度上,墨家敢于直面现实,提倡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在生命支持上,墨家的鬼神观上为“神道设教”,反对宿命论,主张强力非命。墨家的生死观以“兼爱,脚力”的社会伦理观为出发点,以底层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为依据,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
从墨子“三表法”之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作者:
田宝祥 来源:科学与无神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实践 “三表法” 唯物主义
-
描述:境遇的偶然。本文即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墨子的“三表法”为出发点,旨在通过两大思想系统的“对话”,寻求二者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共识。
-
《墨子》与圣经节用观比较:兼论“节用”的现实意义
-
作者:
高深 来源:圣经文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 《墨子》 圣经 限度 目的 意义
-
描述:;就节用的目的而言,都既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有对个人节制品性的培养,防止淫逸失德。不同之处在于,墨家讲"节用"主要着眼于现实利益,而圣经讲"节用"则主要着眼于灵性追求。《墨子》和圣经对"节用"的倡导对解决今天的个人腐化堕落、贫富两极分化、资源挥霍浪费等社会痼疾,仍然很有帮助。
-
论墨子义利观的构建思路及当代价值
-
作者:
葛富有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义利观 义利合一
-
描述: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中国伦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义利关系是功利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本文考察论证了墨子义利观的人性论基础,墨子的“义利合一”思想、墨子的“群体利益至上”论,指出了研究墨子的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
论墨子义利观的构建思路及当代价值
-
作者:
葛富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义利观 义利合一
-
描述: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中国伦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义利关系是功利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本文考察论证了墨子义利观的人性论基础,墨子的“义利合一”思想、墨子的“群体利益至上”论,指出了研究墨子的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
从墨子哲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作者:
光姝瑜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墨子 兼爱
-
描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结,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处于统领地位。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墨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很高的契合度,可以深入理解与贯穿我国
-
文化互释语境下的墨子耶稣伦理观比较
-
作者:
杨育华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耶稣 伦理功能 互释 根源性精神
-
描述:在不同质文化互释语境下,存有一种凸显的悖论和义理:两种完全不同质的文化符号,其形态、结构全然不一,却反映着同质性精神。此精神折射的正是人类生存伦理之道抑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归是人性根源性的良善动机。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和耶稣的“博爱、公义、超越”等伦理思想当属此类现象。前者以人为核心,后者以神为本源。尽管其核心点不同,但社会伦理功能的实践指向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种互释绝非单向攀援和比附,也非各说自话,各弹自调,而是籍此寻找人性伦理道德的真谛。
-
论马克思与墨子消费观的内在通融
-
作者:
王学荣 来源:现代经济探讨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马克思 适度消费 合理消费 内在通融
-
描述: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作为一种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墨家合理消费思想则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二者生长的"文化土壤"相去甚远,但却在消费问题
-
鬼神、道德、幸福:孔子、老子、墨子三家幸福观试较
-
作者:
史怀刚 来源:孔子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鬼神 天命 道德 幸福
-
描述: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化中早期的幸福观念,其与鬼神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祭祀神鬼是中国先民祈福必经的进路,天命信仰与幸福获取合而为一。周人提出以德配天,开始反思祭祀行为与幸福结果的直接对应性。孔子、老子、墨子三家承续西周鬼神与幸福问题之探讨,分别从道德、哲学、信仰三个不同的维度超越西周的天命幸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