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哲学与合作学说之比较研究
-
作者:
暂无 来源:中国合作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哲学与合作学说之比较研究
-
天志·明鬼·非命:墨子哲学研究
-
作者:
魏义霞 姚胜 来源:哈尔滨师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天志 法天 明鬼 天命 非命
-
描述:墨子哲学独具特色,主张天志、明鬼和非命。天志即上天才是宇宙间吉凶祸福的真正主宰,实际上是借天之口呐喊自己之想而不敢言者;明克即人们的一切吉凶遭遇和命运都是鬼神赏罚操纵命运的结果;非命即人的命运非天注定,乃是人自身行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墨子与孔子的思想从自然观到伦理观再到人生观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和意蕴风采,两者之必然与偶然恰成一个互补之势。
-
《墨子间诂》在虚词研究史上的贡献
-
作者:
高永安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虚词 孙诒让 释语
-
描述:《墨子》是历史上最早对汉语虚词进行大量研究的少数著作之一 ,其成就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但能窥其全豹的学者 ,还在有清一代 ,其中尤以清末小学大师孙诒让《墨子间诂》对墨子虚词研究用功最多。本文总结
-
中学教学研究:墨子的辩论艺术-读《公输》
-
作者:
刘宗德 来源:辽宁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中学教学研究:墨子的辩论艺术-读《公输》
-
孔子与墨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孙亮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道德教育思想 比较研究 价值
-
描述:孔子与墨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能为目前的道德教育提供借鉴,本论文通过孔子与墨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从中找到启示,以便更好地为改善和提升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服务[1](P1)。由于以前的研究资料基本都是对他们
-
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
郭智勇 来源:东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
墨子思想矛盾性的多维研究
-
作者:
韩丽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思想 矛盾性 多维
-
描述:墨学的中坚篇,被称为墨学“十论”。墨家曾和儒家一起被韩非子称为“显学”,可是其命运却和儒家大相径庭,经历了“显”、“微”(“绝”)、“再显”的历程。而在所谓墨学复兴之后,对墨子思想“十论”的研究逐渐
-
《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
魏艾 来源:东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
墨子设计思想研究及当代审思
-
作者:
黄大昭 来源:东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人文理想 设计思想
-
描述:墨子是先秦时期的造物大师,有着丰富的设计实践和先进的设计理想。本文挖掘和阐述其设计思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期对当代中国设计有所启示。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士”族意识的觉醒和造物实践的繁荣成为墨子设计思想产生的肥沃土壤。对于设计造物的“文质”倾向是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在儒、道、法和墨家关于设计态度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代表了小手工业者的墨家的先进设计意识。 论文从宫室、衣服、舟车等的设计论述中提炼出墨子设计的人文理想,包括以“交相利”为核心的设计理念、“非乐”的设计审美、“节用”的设计原则和“分工论”、“法仪观”、“三表法”共同构成设计的系统过程。从墨子设计的防御工事和飞天木鸢中可以直接解读其人文设计思想,解析出其科学的规划、重功能的设计态度和民本主义的思想。《墨经》中包含的名、辞、说、故、理、类等设计思维规律和数学、力学、光学等科学理论共同构成了墨子设计思想中科学精神的框架。逻辑结构决定了设计物的最终形态,也决定了设计产品的各类属性;科学理论为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提供更多的可能。墨子设计思想中的人文理想和科学精神相互促进,二者不可偏废。 墨子设计思想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超越同时代,体现了近代西方“以人为本”、“形式追随功能”等现代设计理念,还启示当代设计,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提供范例:设计是人文思考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探寻中国设计不仅要从人文理想中挖掘中国元素,更要从科学精神中探寻中国设计方式的闪光点。正是由于理论与实践的并重,人文理想与科学精神的共生,形成了墨子卓越的设计成就。对墨子设计理论的探索,及其与时代的结合,必将推动中国设计的国际化发展。
-
墨子与孟子义利观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黄宁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孟子 义利观 比较
-
描述:的重要方面和逻辑方法。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墨子与孟子的义利观进行比较研究。文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写作的缘起,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对研究这个问题所应用到的方法和预期的创新点进行了阐述。文章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