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英译本中的文本误释翻译策略
作者: 苗雪梅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李译本  文本误释  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 
描述:《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墨子的义利观现代商业伦理的构建
作者: 宋赛花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利观  现代商业伦理  义利之辩 
描述:义利之辩是先秦的思想家们极为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法家主张重利轻义,墨子兼采儒法之长,提出尚利贵义,主张义利并重,体现了一种合理有限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符合当代人的行为倾向。墨子的义利观为我们构建现代商业伦理提供了义利统一的基础性原则和交相利的手段性原则。
墨子“贵生”的伦理境界当代执政伦理转型
作者: 郭智勇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贵生  伦理境界  执政伦理  转型 
描述:精神的世俗特色,此于身处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的芸芸众生而言,确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命关怀。解读墨子生之和谐的伦理观照,对反思时下执政功利化取 向,当有补益。
谈鲁班、墨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海蓉  来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鲁班  墨子  职教祖师 
描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是知识文化技术文化的区别,应该各有其文化渊源。孔子是中国知识文化谱系教育的标志性人物,鲁班和墨子,是中国技术文化谱系教育的标志性人物。
社会批判:墨子阿多诺音乐理论的一致性
作者: 朱廷丽 吕净植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乐  阿多诺  社会批判 
描述:墨子的《非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非常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一篇乐论,文章尝试把墨子的音乐理论放在中国传统的历史语境予以解读,并与阿多诺的音乐理论中的社会批判精神互参,在阿多诺式的社会批判的视阈中重新审视墨子音乐理论中的社会批判精神,以挖掘其中的现实意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作者: 暂无 来源:同学少年(作文)(高中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描述: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墨子“和谐观”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 薛玉刚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和谐观  和谐社会 
描述:墨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下层民众的代言人,墨子设计了一个“爱无差等”的和谐社会图画。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所构造的和谐社会没能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墨子思想,寻找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考论(下):墨子“语经”之源体系
作者: 周兴生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事辞称  法语  语经三物  辞论三要素 
描述:在于六典文言构造的系式连缀。墨子继承发展了孔子法语及经思想,创造了语经体系。它有定义说求渔大三物。其必然性保障论难文言的正确性。他还从孔子经名推演出辞论。其三要素故、理、类皆有程式。故恃说,理有还原本意之程,类有十三格。全面揭示了辞之理的科学性。
“三不朽说”《墨子》道德教育观
作者: 汤浩坚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三不朽  墨子  道德教育观  公平  大公无私 
描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三不朽说”以“立德”、“立功”和“立言”作为行为规范,并且成为儒家的价值观。从“三不朽说”的“公平”和“大公无私”两个特质出发,探讨墨家的道德教育观,印证“三不朽说”对墨家的影响很有意义。现实生活中,亲疏往往有别,公私也绝非易辨;墨子期望人人平等,做事大公无私,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必须持有明确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思考问题,才能作合情合理的价值判断。
墨子、荀子韩非子国家观的逻辑学理考究
作者: 梁剑  来源:理论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国家观 
描述:说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但这种一统的出现如果仅从三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学理上来分析,似乎也能推出一种必然。本文通过对三大流派代表人物国家观的内在逻辑进行学理考究后,发现这种必然更加合乎情理。
上页 1 2 3 ... 34 35 36 ... 38 39 4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