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消费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杨小华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俭  节用  节葬  非乐  俭而有度  合理消费 
描述: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节葬、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浅析墨子尚贤观的产生及价值
作者: 蒋仲芸  来源:林区教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子的尚贤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墨子设想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他关于人才学的专论。我们今天研究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墨子尚贤思想中体现的人才观。一、墨子尚贤观的产生1.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其头脑中的反
墨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作者: 蔡尚思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思想体系  儒家  墨家  孔子  历史地位  孟子  当代价值  显学  学术思想 
描述:关于墨子的思想,我已在《墨子思想体系》中论述过,现在再来概括地说一说,并且指出其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也比儒家等更能起些积极作用。一、墨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价值最高的是墨家而不是儒、道、名
墨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作者: 蔡尚思  来源:新华文摘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思想体系  儒家  墨家  孔子  历史地位  孟子  当代价值  显学  学术思想 
描述:关于墨子的思想,我已在《墨子思想体系》中论述过,现在再来概括地说一说,并且指出其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也比儒家等更能起些积极作用。一、墨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价值最高的是墨家而不是儒、道、名
略议墨子的和谐观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 王彬彬 许军振  来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契合 
描述:的经济观、"志功统一"的道德评价观和"尚贤使能"的人才观六个方面对墨子的和谐观加以解析,探讨墨子和谐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契合,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如何认识律师的价值:从扁鹊和墨子谈起
作者: 何向阳  来源:律师与法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扁鹊  价值  律师  魏文侯  名声  高明  治病  才能 
描述:战国时的魏文侯问名医扁鹊:“听说你有兄弟三人,都在行医,那么你们当中,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呢?”扁鹊回答说:“其实我的大哥最为高明,他目光犀利,一眼就可以看出得病的征兆,可以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先把他治愈,所以他的名声并没有外传。只有我们自家人知道。二哥次之,他为人治病,可以把刚刚开始发作的小毛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在家乡流传,没有传播到太远的地方。我其实是最差的,我治病的时候,一定要等到病人血脉的时候才能诊断得出,所以要使用猛药,大动干戈,结果反而名声远播了。”魏文候听了,深有感悟。
功用与意义:墨子价值观初论
作者: 王长华  来源:古籍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学术渊源  儒家思想  孟轲  非儒  天志  墨学  王公大人  命定论  此岸世界 
描述:《淮南子·要略》曾以"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来判决墨子与儒家孔子的学术渊源关系,但墨子却"背周道而用夏正",力倡"非儒"。此后,先秦儒家的另外两位大师孟轲和荀卿又转过头来全力攻墨,以"兼爱"为"无父"毁之,以"不知一天下""欺惑愚众"非之,最终导致先秦时期思想文仳领域两大显学之间的长期对抗,不言而喻,儒墨间显性层面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的,而隐
墨子是最早表述价值规律的人〔文摘〕
作者: 暂无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子是最早表述价值规律的人〔文摘〕
墨子“兴天下之利”的社会功利价值
作者: 陈厚忠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天志  社会功利  非乐  功利思想  尚贤  天地之性  道德责任  墨家学派  天命论  七患 
描述: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功利.他把“兴天下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他的“兼爱”、“非攻”、“天志”、“非命”、“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周磊  来源:山东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    现代价值  和谐    和谐社会   
描述:“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思想遗产。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被应用到天、地、人的各种关系中,被界说为一种内外协调、上下有序的状态。而这种观念应用到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