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0图]墨子与苏格拉底 论节·非·爱
-
作者:
易继先 来源: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前420) 墨翟(前480 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前469 恰399) 研究
-
描述:墨子与苏格拉底 论节·非·爱
-
[0图]墨子大讲堂 墨子的兼爱非攻
-
作者:
李世化 来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墨翟 通俗读物 哲学思想
-
描述:俗语有云:最大的声音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厉害的武功招式是无招,这些话听起来比较玄乎。但用在“爱”上就好理解了。最伟大的爱是无言的爱。从古至今,“爱”也许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它被人们永远的追寻,被人们虔诚的崇拜……爱是至言,爱是真理,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寻找到了爱,就寻到了幸福。现在我们以最近的距离,超越时空的障碍,靠近墨子,与墨子面对面的交谈,走向他的内心深处,了解他的思想,倾听他那闪着哲学光辉的语言,我们必将获得生命中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
-
[0图]谋略纵横系列 兼爱非攻 墨子谋略
-
作者:
杨一民 来源:北京:蓝天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墨翟(前480~前420) 哲学思想
-
描述:本书以语录的体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展现墨子和墨子智慧,总结出墨子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政治谋略;以“非攻”为核心的军事谋略;以“节用”为核心的经济谋略;以“廉、义、爱、哀”为核心的做人谋略;以思辨、实验精神为特征的科学谋略。
-
墨子与水: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
作者:
靳怀堾 来源:中国三峡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兼相爱 中华民族 大禹治水 交相利 兼爱 精神 儒家学说 孟子
-
描述: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说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冠盖群说,并称显学,甚至一度抢了儒家的风头。难怪孟子会酸溜溜地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墨家在战国时期的声势之大。秦汉以降,由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墨学渐成衰微之势,并几近湮没,但墨家的思想和精神并未因此灭绝。历史进入近代,墨学再度复兴,并一度被视为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济世良方,接引西学的工具。如果能耐心读完《墨子》,你就会发现,它简直就是百科全书,几乎包罗了当时可能获得的各种知识,涉及到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管理、军事、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举凡天文、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制造工艺、土木建筑、测量等技术领域,无不涉猎。而且,在《墨子》质朴而浩瀚的文化思想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子。
-
墨子“杀盗非杀人”法律观之吾见
-
作者:
梁翠 来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法制史 墨子 杀盗非杀人 古代法律文化
-
描述:自古至今对墨子“杀盗,非杀人也”观点的评述非常之多。从法律观的角度审视,这一主张的提出是墨家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的驱使源于“贼盗”对墨家“兼相爱,交相利”基本主张的严重背离。这一观点与墨家“杀人者死
-
墨子“杀盗非杀人”法律观之吾见
-
作者:
梁翠 来源:中国监狱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杀盗非杀人 盗贼 兼相爱 交相利 侠义
-
描述:自古至今对墨子“杀盗,非杀人也”观点的评述非常之多。从法律观的角度审视,这一主张的提出是源于“贼盗”对墨家“兼相爱,交相利”基本主张的严重背离和墨家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的驱使。这一观点与墨家“杀人者死
-
关于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
-
作者:
孔德立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非儒 孟子 辟墨
-
描述:亲人当路人,击中了墨家兼爱思想的要害,大大丰富了仁爱思想的内涵;他在对抗墨子的非乐思想中,大力倡导与民同乐,使乐成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他在批判墨子非命思想的同时,以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风范,积极倡行儒家
-
墨子与水: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
作者:
靳怀堾 来源:中国三峡(人文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者的精神教主 墨子出身平民.相伟他制作的木鸢,能在天上连续飞三天三夜不落地,与同时代的鲁班不相上下. 墨子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大禹.
-
墨子与水: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
作者:
靳怀堵 来源:中国三峡(人文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与水: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
墨子“杀盗非杀人”的法律价值分析
-
作者:
聂长建 李国强 徐鸿 来源:兰州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涵摄 逻辑 法律
-
描述:杀盗非杀人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是法律命题而非逻辑学命题,从逻辑学的角度来批判这一命题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这一命题并非否认盗是人这一逻辑问题,而是强调盗亦或非盗(人)孰应当被杀的价值问题。由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