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墨子生平
墨子简介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介绍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学研究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思想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子遗迹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资料
墨子风俗
资料
图片
墨子传说
墨子出生的故事
墨子故事四则
墨子在鲁山的故事
其他传说故事
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论文
(556)
学位论文
(72)
会议论文
(30)
图书
(29)
资料
(5)
按栏目分组
墨家思想
(369)
墨学研究
(142)
墨子生平
(105)
墨家介绍
(74)
墨子遗迹
(2)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7
(2)
2016
(690)
按来源分组
职大学报
(19)
哲学与文化
(10)
法制与社会
(6)
船山学刊
(4)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
(4)
孔子研究
(3)
青春岁月
(2)
平原大学学报
(2)
学理论(下)
(2)
中山大学
(2)
大家
(2)
泰山医学院学报
(1)
医学信息
(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1)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
(1)
决策探索
(1)
池州学院学报
(1)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
(1)
艺术教育
(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
中国哲学史研究
(1)
科教文汇
(1)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
(1)
语文学刊
(1)
文史哲出版社
(1)
文学教育(上)
(1)
文学教育(上、下旬刊
(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
(1)
作家
(1)
财富圈TIDE
(1)
首页
>
根据【检索词:
仁 兼爱 爱人如己 道德价值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
条
[0图]
孔子之
仁
与墨子
兼爱
比较研究
作者:
吴进安
来源:
文史哲出版社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哲学
描述:
孔子之
仁
与墨子
兼爱
比较研究
从孔子的“
仁
”到墨子的“兼”
作者:
赵纪彬
来源:
孔子研究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论语 子贡 奴隶主贵族 逻辑学 推理形式 实践态度 孟子 朱熹
描述:
史伯的“去同取和”思想,通过晏婴而影响于孔子;并由孔子将它发展成为维新路线,而与激进的变革路线相对立。《论语·子路》篇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其明证。何谓“和”?何谓“同”?两者的关系又如何?清儒黄式三曾说:
墨子的
道德
论证探析
作者:
刘芳红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子的
道德
论证探析
[0图]
墨子讲的
兼爱
的故事
作者:
韩
尹武学
来源:
合肥:黄山书社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墨子(约前468
哲学思想
儿童读物
前376)
描述:
提出
兼爱
理论,反对贵族单方面的不平等分配,主张没有任何差别的平等立场上的分配。对贫苦阶层来说,大部分人都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而贵族阶层却铺张浪费、奢侈腐化。不仅如此,贵族阶层还用贫苦阶层辛辛苦苦
[0图]
墨子:
兼爱
人生
作者:
陈伟
来源: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墨子
描述:
07
墨子
兼爱
说平议
作者:
周富美
来源:
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描述:
墨子
兼爱
说平议
墨子的平民
道德
观与公民
道德
建设
作者:
吴威威
来源:
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平民道德观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描述:
墨子提出了
兼爱
无别的平等观、相爱相利的人际交往原则、贵义尚利的人生观和
价值
观 ,反映了人类普遍的
道德
要求 :平等、公正、义利统一 ,这也是现代公民
道德
建设所必须重视的方面。墨子毕生锲而不舍地践行
道德
论墨子的
道德
教育
作者:
暂无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德育
描述: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候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
道德
教育思想的形成来源于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唯物论的思想。墨子以“
兼爱
交利”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一切以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理想社会
[0图]
墨子的
兼爱
与耶稣的博爱
作者:
暂无
来源:
真理学会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博爱
墨翟
基督
对比研究
兼爱
描述:
内收文章2篇:墨子的
兼爱
与耶稣的博爱比观、墨子的
兼爱
非攻概念。
墨子
兼爱
思想研究
作者:
王付刚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兼爱 仁爱
描述:
称为“
仁
”。
兼爱
思想在受到儒家批判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可和吸收。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引“利”入“爱”,对儒家差等之爱有所突破;《礼记》提出的小康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也是对墨子
兼爱
尚贤思想的改造
上页
1
2
...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