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孔子与墨子的战争
作者: 梁玉竹  来源:攀枝花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战争  和平 
描述:孔子与墨子都是和平爱好者,都认识到了战争的危害性,并对战争的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作用进行了思考,二者都反对战争,但并不是从一般意义上去反对一切战争。由于所处的具体的时代环境,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以及世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对战争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并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墨子与孟子义利比较研究
作者: 黄宁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孟子  义利观  比较 
描述:墨子与孟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有重大成就的思想家。墨子创建了墨家学派,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而义利则是他们思想体系中特别重要的部分,体现了他们思考问题
《墨子》生死刍议——兼与儒道二家比较
作者: 解启扬  来源:兰州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生死  价值 
描述:社会的需要。在生命态度上,墨家敢于直面现实,提倡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在生命支持上,墨家的鬼神上为“神道设教”,反对宿命论,主张强力非命。墨家的生死以“兼爱,脚力”的社会伦理为出发点,以底层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为依据,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墨子》与圣经节用比较:兼论“节用”的现实意义
作者: 高深  来源:圣经文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  《墨子》  圣经  限度  目的  意义 
描述:;就节用的目的而言,都既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有对个人节制品性的培养,防止淫逸失德。不同之处在于,墨家讲"节用"主要着眼于现实利益,而圣经讲"节用"则主要着眼于灵性追求。《墨子》和圣经对"节用"的倡导对解决今天的个人腐化堕落、贫富两极分化、资源挥霍浪费等社会痼疾,仍然很有帮助。
文化互释语境下的墨子耶稣伦理比较
作者: 杨育华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耶稣  伦理功能  互释  根源性精神 
描述:在不同质文化互释语境下,存有一种凸显的悖论和义理:两种完全不同质的文化符号,其形态、结构全然不一,却反映着同质性精神。此精神折射的正是人类生存伦理之道抑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归是人性根源性的良善动机。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和耶稣的“博爱、公义、超越”等伦理思想当属此类现象。前者以人为核心,后者以神为本源。尽管其核心点不同,但社会伦理功能的实践指向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种互释绝非单向攀援和比附,也非各说自话,各弹自调,而是籍此寻找人性伦理道德的真谛。
墨子“尚同”与涂尔干“社会团结”之比较:基于管理伦理的视角
作者: 康蕾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同  涂尔干  社会团结  管理伦理 
描述:同观念进行整体性的释义,而墨子的尚同思想可以从行为尚同和道德尚同两个层面进行解读。在与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涂尔干所倡导的团结基于并囿于行会制度的规范,而墨子更勇于追求基于道德认同的团结。中西方"社会"的不同视角或将管理伦理带入更深的思考。
柏拉图与墨子文艺观之比较
作者: 钟雪梅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柏拉图  墨子  文艺观  中西比较 
描述:柏拉图与墨子是中西文化的早期代表,为实现各自社会理想,他们都提出反对文艺的口号。同样是反对文艺,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立场看,柏拉图是站在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立场,墨子是从普通百姓的利益出发;从认识层面看,柏拉图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关照文艺,墨子是从社会学的现实层面来理解文艺;从二者的思想发展看,柏拉图晚年逐渐认可文艺,墨子则始终不变。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思想在致思路径、理论形态及特色等方面也体现出差异。
《墨子》英译本比较研究
作者: 王菁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异化  归化  翻译策略 
描述:对比分析《墨子》现有的三个英译本,论证了《墨子》英译本的文章意义、文章风格及文化层面,探讨了在中国典籍英译中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
荀子与墨子德育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 喻娇  来源:首都教育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荀子  墨子  道德教育  方法  比较 
描述: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虽然处于萌芽、探索阶段,但是在德育方法问题上还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荀子和墨子分别代表儒家和墨家两大学派,两者之间既有深刻批判,又有继承和发扬.本文就荀子与墨子的德育方法做了一个
墨子与荀子“乐论”之比较
作者: 肖芳兰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利  非乐  礼  乐论 
描述:战国初年的墨子尚利,认为"乐"不利于民,而提出"非乐";战国中晚期的荀子"乐论"则认为"乐"分先王之"礼乐"和后起之"邪音"。应"贵礼乐"而"贱邪音"。本文对二者的论乐体系进行比较,以彰显荀子"乐论"思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