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0图]墨子 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
作者:
司徒司空 来源:北京:台海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420) 墨翟(前480 通俗读物 哲学思想
-
描述:本书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大爱无疆,用善良温暖冷漠;以德为本,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谨言慎行,沉住气才能成大器等十章。
-
墨子中学开展“小组合作竞学”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教育(周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 中学 墨子 集体备课 教学模式 优质高效 学生主体
-
描述:为进一步深入研讨“小组合作竞学背景下的五环教学模式”,展示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特举行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展示课活动。此次展示课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课改理念。备课时。教师们以集体备课形式共同磨课。
-
墨子『辞过』义例
-
作者:
谭戒甫 来源: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辞过』义例
-
《墨子》校注二例商兑——兼议古书校注中的语法史视角
-
作者:
张萍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语法史 《墨子》 校注
-
描述:汉语史研究可为古书校注提供一定的合理理据,对保存古书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从语法史角度来看,《墨子》中的"以……以为"结构符合汉语句法,并非"以……为"衍下"以"字;"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当为"有所以P者"的特例,其中"所以避逃之者"为"所"字结构,"所"并非"处所"义实词,故不当在"所"后读开。
-
孙诒让《墨子间诂》校补示例(以《墨子·备城门》诸篇为例)
-
作者:
秦彦士 来源:求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间诂 秦汉竹简 出土文物
-
描述:《墨子》研究难度极大,而城守部分尤甚。即使孙诒让也感到这一点,并坦言《墨子间诂》存在失误。所幸有相关出土文物,使我们能对孙氏之误有所校补。此文即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
-
墨子和他的时代——墨子思想研究二例
-
作者:
杨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状况 节用节葬 春秋战国 天志明鬼 时代背景 思想史
-
描述: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倾向性问题是忽略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用主观的想象和臆测,用形而上学的先验之见解释古人的思想。这种倾向导致了思想史研究中的言人人殊,甚至彼此对立,使思想史的研究总是游离于科学研究之外缺乏基本的可信度。而且在研究中往往忽视思想家提出问题的针对性,对于古代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常常不是思想的本质和主流,致使在许多问题的理解上不得要领。思想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文化的其它部分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如果看不到与它紧密相连的那些因素,就不能正确和完整地理解思想家和思想史。本文力图通过考察墨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着重把握思想的针对性,联系时代背景,结合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在新的研究视点上理解墨子思想。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儒墨相非原因的讨论中反思前人对墨子思想的理解,过去的研究多从主观臆测或形而上学出发,忽略了思想产生的时代性和它的针对意义。虽然有学者已经指出思想史研究要注意结合思想产生的社会状况,但是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却不易做到。所以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会和时代状况的分析来把握墨子思想的本质内容和时代意义。
第二部分就墨子的节俭思想进行分析。当时社会的贫困、社会财富增长之不易、上层社会的奢侈浪费以及中国文化“上行下效”的特点,这些社会和文化现象使墨子意识到提倡节俭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的提出并不是由墨子小生产者的阶级地位决定,他的节俭思想是他所处社会环境的产物,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时代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墨子的宗教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宗教意识的淡漠、道德束缚的松弛使贵族无所顾忌,行为放纵,同时社会上缺乏公正有效的赏罚机制,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法制的不健全性,当时实现社会治理似乎不是人力所及,因而人们把赏善罚恶,整饬社会的希望重新寄托于超自然的上帝鬼神的力量。中国原始宗教为政治服务的本质也使墨子希望重新利用上帝鬼神的至高权威来实现对社会
的治理。这种思想的出现并不是所谓的时代潮流的反动和人类理性的倒退,而是
墨子针对社会现状提出的治理之策,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第四部分总结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几种倾向,指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
状况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思想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对思想的研究应该紧密联
系它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情形,认识思想的针对性,把握思想的本质和主流。思
想史研究应当根植于它赖以产生的社会环境,运用文化要素分析的方法寻找促使
它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更加客观准确的理解思想。
-
体系性的探寻与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的革新:以《墨子》为例
-
作者:
周海春 Chi Zhen 来源:孔学堂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体系 范式
-
描述:从外在的角度入手解读经典容易导致对经典自身逻辑的忽视,甚至被肢解。内观法叙述文本的出发点是寻找文本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最基础哲学范畴,关注范畴或者观念在整个观念或者思想系统中的层次性和相对地位,关注对文本自身思维进程和思维方法的把握。内观法对文本的书写,其核心线索一定是文本自身的思维进程。《墨子》的最高范畴无疑的是“天”和“天志”。“仪法”显示基本思维进程。《墨子》前半部分思想自成体系,其主要的范畴是天、天志、天意、正、兼、义正、力正、天德、贼、利、三表等等。这些范畴具有体系性。内观法为体系法,其实质即展示哲学个性的个性法和哲学创新的创新法。
-
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的救世之道:以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为例
-
作者:
李怡萱 来源:神州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救世
-
描述:春秋战国,社会动乱,诸子言说,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的创始者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所处乱世的"救世"方案。孔子"文士的哲学",墨子"侠士的哲学",老子"隐士的哲学",韩非子"谋士的哲学"无疑都为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主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智慧结晶也为后世之广泛思考和继承。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特定背景,对孔、墨、老、韩四子的救世之道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通俗的解释,并对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进行学习和反思。
-
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的救世之道--以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为例
-
作者:
李怡萱 来源:神州(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救世
-
描述:春秋战国,社会动乱,诸子言说,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的创始者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所处乱世的“救世”方案.孔子“文士的哲学”,墨子“侠士的哲学”,老子“隐士的哲学”,韩非子“谋士的哲学”无疑都为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主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智慧结晶也为后世之广泛思考和继承.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特定背景,对孔、墨、老、韩四子的救世之道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通俗的解释,并对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进行学习和反思.
-
翻译中的逻辑形式推演:以其在W.P.Mei的《墨子》英译版本中的应用为例
-
作者:
韩旭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策略 逻辑形式推演 墨子 梅贻宝
-
描述:上世纪九十年代翻译学被划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翻译学经历了由纯粹的经验主义总结至开放性、跨学科探讨的研究方向转型过程,研究课题也从单纯的直译、意译的优劣性比较转向更加深刻、多样性的话题。其中,翻译操作过程的研究便是这些重要课题之一,而其中一项重要操作过程为逻辑形式推演。尽管这一领域在国内外的翻译研究中都鲜有涉及,本文意在打破传统翻译研究的桎梏,大胆探索这一重要课题。本文着重研究信息类文本的翻译过程,研究方法多样化,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既包括哲学性探讨,也包括逻辑性分析。本文的论证框架概述如下:开头的本体论分析介绍了翻译的本质,揭示了翻译过程涉及的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为其后的分析论证构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之后,本文通过将基本的逻辑规则、定理应用于翻译理论框架之中推导出一系列翻译逻辑形式推演策略。按照“假说-推演”的论证顺序,本文的最后部分便是关于这些推演策略的实证,应用墨子梅译版本中的翻译实例来证实上一部分提出的假说,即证明所得翻译推演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本文并非旨在规定翻译的操作过程,也并非意在将翻译中的逻辑推演过程全而概之。语言是一种具有多面性的复杂机体,难以对其进行具体、彻底的分析描述,形式化手段也只能用来揭示它的一部分性质。因此,笔者的意图在于从独特的角度来“折射”,而非“反映”翻译这一错综复杂的语言操作机制。本文采取动态分析的方法,将翻译中的逻辑形式推演过程看做介于逻辑推演与语言行为之间的辩证过程。本文旨在揭示翻译中涉及的复杂逻辑推演过程,并通过提出不同的逻辑形式推演策略来指导译者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