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家主要逻辑概念研究
-
作者:
纪效荣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名 辞 说 类 故 理
-
描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大发展时期名实关系问题是各家争论的焦点问题,并因此产生了中国古代的正名逻辑思想。由墨翟创始的墨家学派,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名、词、说、辩诸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构造了逻辑体系。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墨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逻辑作为一门学说去研究的大思想家。墨翟主要是一个逻辑应用专家,但他也提出了许多逻辑方面的概念,如类、故、法(理),三表法作为他的认识论也是逻辑证明的方法,在具体的论辩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逻辑推理方法,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注意到逻辑思维的矛盾律和排中律。总之,草创时期的墨翟逻辑思想尽管有其缺点,但他为后期墨家建立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打下了基础。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唯一可以同亚里士多德逻辑和印度逻辑(因明学)相提并论的逻辑体系,墨家尤其是后期墨家作为中国古代系统逻辑学说的创立者,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墨家逻辑思想发轫于墨翟,在后期墨家那里达到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高峰。后期墨家的逻辑思想主要在被后人称为《墨辩》的六篇中。《墨辩》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高峰,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最高代表。可以说《墨辩》大体提出了相当于西方古典逻辑的学说体系,在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名、辞、说、类、故、理等基本的逻辑概念,指出了“辩”的目的、作用和原则,并在墨翟类、故、法的基础创立了类故理的“三物逻辑”;在判断方面提出了“或、假、效”等判断方式;关于“说”,在后期墨家那里相当于“推理”——说知,但后期墨家并没有把“说知”当作获取知识的唯一手段,他们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论式,如“辟、侔、援、推、止、诺”等;后期墨家还发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由于中国汉字与语言的特点,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印度因明学相比,墨家逻辑的缺点是没有形式化,缺乏对推理形式的研究,过分专注于具体论题的争辩,逻辑体系不够明确和完整,但墨家逻辑也有自己的长处,它也曾试图在“辩说”中引入变项,进行过逻辑形式化的尝试;本文尝试着将三大古典逻辑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帮助我们正确的评价《墨辩》逻辑,认清《墨辩》逻辑在中国乃至在世界逻辑史上的地位,同时着重说明它在现时代的意义。
-
墨家科技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
安晓晶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科技伦理 兼爱 当代价值
-
描述:在注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有着诸多科技活动和科技成就的墨家的出现,可谓空谷足音。墨家的科技活动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以人为本”是墨家“道技统一的科技观”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脚点。在论文的主体部分,本文主要从科技伦理取向、科技伦理建制、科技人才观、科技伦理理想和科技伦理框架构建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墨家的“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观。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团,在从事科技活动时,总是以“爱”“利”为科技伦理取向,在思想论上,主张“天志”“尚贤”,注重团队精神,看重人才的任用与培养;在行动论上,主张“赖力以生”“非攻”“节用”,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强自由自立自足地生活;在评价论上,力主“合其志功而观”,注重实用、不务奇巧。本文以《墨子》书及墨家的其它相关资料为蓝本,以“古为今用”的心态来研读墨家的科技伦理思想。对墨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提炼与分析,旨在从民族历史的知识性记忆中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性格,在这特有的民族性格中寻到的民族立足点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对照现实加以借鉴,期待能在祖先铸起的高度上站出民族应有的高度。
-
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作者:
滕宇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环境伦理思想 现代意义
-
描述: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态思想,也是可资借鉴的优秀文化遗产。在生态环境破坏日益突出、人与自然关系日益恶化的今天,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进行阐释与剖析,汲取其中的理论精华,对于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文结合史料,运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研究。首先,考察了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与墨学的关系以及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在墨学中的地位,阐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是墨学的理论精华,同时,从地域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角度论述墨家环境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阐述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继而以此为基点,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展开详述,并顺次揭示了墨家环境伦理思想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最后,文章系统阐述了墨家环境伦理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理论难题、摆脱生态困境、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意义。本文的新意和特点在于,与同类研究相比更具拓展性和时代感。国内目前有关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资料比较缺乏,其间多为针对墨家个别生态思想所做的零星论述,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为此,本文对墨家环境伦理思想进行了周到的考察和细密的分析。体现在:从“爱无差等”、“顺天应人”、“天下之利”三个方面阐明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从“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诸多方面揭示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并从中概括出其民本性、务实性和可持续性的总特点。最后,文章从生态价值体系的确立、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三大维度入手,探讨墨家环境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力求挖掘其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价值,为随后深入开展同类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
墨家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
作者:
时帅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修身 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
描述:墨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之一,而修身思想是墨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墨家不但认识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养的方法以及环境对于修身的作用,并将“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墨家的修身思想对于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修身思想在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和谐首先有赖于个体的和谐发展。文明修身是人类自教自律的道德修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物质产品极度盛行的今天,修身的价值不言而喻。它意味着人的发展是以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生命以一种不自私的方式延续,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文明修身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实现和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推进剂”和“催化剂”;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在功能要求和独特优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激励、认识提高、信仰定位、矛盾调适、人际协调和疏导防范的功能。在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吸收传统修身思想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从思想认识、自主意识、修养途径等方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创始人墨子、墨家及墨家修身思想的大致情况,指出墨家在我国长期被忽视的原因以及他本该享有的社会地位;第二章在论述墨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墨家修身思想的起源及历史发展过程;第三章系统阐述墨家修身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探讨在当代和谐社会视角下墨家修身思想的价值意义,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墨家修身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辅助作用。
-
基于“三段论”和“小取”的亚里士多德和墨家逻辑的比较
-
作者:
武明洋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 三段论 命题 概念 推理形式
-
描述:整理和挖掘先秦逻辑学既是受到西学东渐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逻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学东渐之后,西方逻辑逐渐走进中国哲学的视野并引发了中国是否有逻辑的争论,而严复、胡适、梁启超等一批早期思想家对墨家学说尤其是墨家推理学说的挖掘使得中国本土逻辑的成立得到了细致的印证。逻辑除了和认识论息息相关外,还深刻的反映着我们的文化。同为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与墨家逻辑学说既有相同的普遍特征,又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三段论的核心在于求得命题的真假判断,而援、效、譬、侔、推构成的逻辑原则其核心在于推理的有效性,实用性。不同的逻辑任务和目的构成了不同的逻辑学说发展趋势。显而易见的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对于中世纪经院主义哲学及西方近代科学、哲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相较之下,秦汉时期的墨家学说则过早的湮灭在历史中。因此,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重新挖掘和界定是有必要的,这不仅是研究中西哲学根本差异的体现,更是通过重新挖掘墨家逻辑来看支撑我们继续研究和发展中国逻辑学的生命力究竟在哪里。理解和把握中西逻辑学发展的不同规律、成因、影响及其理论结构对于重新解读中国的文化必然能提供极大的借鉴和帮助。
-
论“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杨学梅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爱有差等 爱无差等
-
描述:儒墨两家作为先秦时期两大显学,针对当时礼崩乐坏、上下相篡、动乱不安的社会现状都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儒家提倡“仁爱”,认为爱人应该是由“爱由亲始”到“泛爱众”的逐渐外推过程,认为爱是有差等的;而与儒家相对的墨家则提出了爱不分等级、不分亲疏贵贱、不分远近的“兼爱”主张。本文在对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的提出背景、内涵、实施方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儒墨两家爱人思想的研究成果,指出两家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史实对两家思想进行了评价。借助比较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儒墨两家爱人思想中的精华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关范畴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找到解决当今社会由于爱的缺失引发的问题的对策。论文主要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导论,在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现状作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基础性的介绍,主要是对“爱有差等”和“爱无差等”进行详细的梳理和阐述。首先是从社会历史基础,理论产生的渊源和阶级基础三方面对儒墨两家思想提出的背景进行了概括,从这一部分也可以总结出儒墨两家之所以提出不同的爱人思想的原因;其次是阐述了两家思想的内涵,儒家的“爱有差等”的内涵包括从“爱亲”到“泛爱众”和以“礼”为核心的等级秩序观两方面。墨家的“兼爱”思想的内涵包括视人若己与爱的平等性两方面;最后对儒墨两家爱的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把儒墨的爱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家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包括爱人是儒墨两家共同的伦理准则,都注重人的价值和都把“天”作为立论根据三方面。不同点是二者的施爱方式不同,与我国传统宗法制的关系不同和心理动因的差异。其中施爱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儒家的仁爱是逐步扩推的爱,强调“忠恕”之道,墨家兼爱的推行则是与“利”联系在一起的。第四部分是通过前面的分析,结合古今分别从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两方面对儒墨两家的爱人思想进行了评价,进而找出“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借鉴意义。第五部分阐述了我国当今社会由于爱的缺失引发的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同情心缺乏等问题并概括总结出爱的缺失的原因,汲取儒墨两家思想的精华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范畴,从加强爱的教育内容、创设爱的教育环境与实现爱的内化三方面找到解决当今社会爱的缺失引起的问题的对策。这一部分也本文的重点所在,因为对儒墨两家的爱人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就是为了古为今用找到解决爱的缺失所引发的问题的对策。
-
墨家辩学思想研究
-
作者:
李志红 来源: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逻辑 辩 文化 语言
-
描述:春秋战国期间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墨家辩学产生的基础。《墨辩》第一个从逻辑学的角度提出了“辩”这一范畴。墨家辩学思想中的“辩”包括辩论、辨别、辩学三种含义。“辩”是针对某一具体对象“彼”的胜负之分的论辩。其目的和任务在于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审察治乱的纲纪,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考察名与实的关系,判别利害关系,消除疑惑。墨家用“故、理、类”三者揭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具体模式。在实际的论辩过程中,要达到对具体事物“彼”的正确认识,防止论辩沦于诡辩,应该严格按照三物的模式立辞。对于各种推论形式的运用,应该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在推论过程中就会形成谬误。墨家辩学中对谬误的形成原因也做了总结。要求辩者严格遵守一定的认识论原则和道德原则,遵守正确的逻辑思维形式和规律,以实现“辩”的合理性,保证论辩的顺利进行。墨家辩学所总结出的逻辑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得到普遍应用,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化与逻辑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古代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也是不同的。在推动西方逻辑中国化的过程中,墨家辩学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大地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彰显了墨家辩学的价值。
-
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探析
-
作者:
郭文艺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墨家 说理方式 论证结构
-
描述:所谓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就是指早期墨家在说明道理、论证观点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手段、技巧等,具体涉及逻辑推理、修辞方法等。本文以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早期墨家说理方式的类型、特征,探讨其和西方逻辑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对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进行研究的成果甚少,现有的研究大都以后期墨家总结的“譬”、“侔”、“援”、“推”、“或”、“假”、“效”等辩术的讨论为主。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以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类型及特征。本论文从四个部分研究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一、绪言。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说明本文以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调查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了学术界对墨家逻辑的研究状况。二、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早期墨家的说理风格朴实无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说理方式。本文将这些说理方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分为譬喻法、引证法、察类法、三表法、三段论法、归谬法、同异论证法和修辞说理法八种,并将其中的一些说理方式进一步细分,分别举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三、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与论证图解。本章基于非形式逻辑的论证结构类型理论,选择以早期墨家的十篇文章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存在的宏观论证结构,具体包括组合式,收敛式,组合式和发散式综合运用,收敛式和发散式综合运用,组合式、连续式和发散式综合运用六种情形。四、早期墨家说理方式的反思。本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反思。首先,指出重视“譬”的运用是早期墨家辩说的显著特点,后期墨家及先秦其他诸子,如惠施,对“譬”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其次,本章从西方传统逻辑的三种基本推理类型的角度,总结了在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中包含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并以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最后,基于对早期墨家说理方式的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三个显著特征,即重“效验”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重“古之圣王”言行的“史鉴型”价值取向和譬、侔、援、推兼用的“类比”型逻辑推理方式。
-
墨家谈辩说理的逻辑分析
-
作者:
姚曼 来源:浙江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论辩 三表法 对话类型 类比推理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都试图通过论辩来播其声、扬其道、释其理,墨子正是诸子百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挖掘墨家论辩的思想、方法和特色,我们不仅可以更具体地感受墨家形象丰富的语言表达艺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其论辩文化中的精华因素做出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把握。本文以非形式逻辑和论辩理论为背景,结合图尔敏的论辩图式、沃尔顿的对话理论等分析方法对墨家的谈辩说理加以考察和探究。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了《墨子》一书的基本结构和关于《墨子》论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探讨了作为墨家论辩过程中论据的重要来源——三表法,着重分析三表的具体运用以及三表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运用沃尔顿的对话类型理论,对墨家的谈辩说理类型加以梳理,并对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第四部分,对墨家提出的论辩方法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阐述。其中,重点介绍了譬、援、推、侔四种类比推理方法。第五部分,对墨家论辩的主要特点做出思考概括,并且对本文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
墨家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张凛凛 来源:黑龙江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比较研究
-
描述: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是以墨家逻辑为代表,而古希腊逻辑则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为代表。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都以人类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为研究对象,都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然而,由于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产生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因此这两种逻辑学说又各具特点。两种逻辑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逻辑学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名”与“词项”。这一章对“名”与“词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名”与“词项”的相同点:都是构成推理的成分;都具有种属关系。“名”与“词项”的不同点:作用不同、分类方法不同、定义的方法不同。第二章:“辞”与“命题”。这一章对“辞”与“命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比较。“辞”与“命题”的相同点:都是表示判断的语句;都有真假之分;都发现了命题间的矛盾关系。“辞”与“命题”的不同点:分类方法不同、对模态命题的研究不同。第三章:“推类”与“三段论”。这一章对“推类”与“三段论”进行了比较。“推类”与“三段论”的相同点:都是关于推理的理论;都有各自的推理规则。“推类”与“三段论”的不同点:推理的依据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推理方式不同。通过对两种逻辑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逻辑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文化背景对逻辑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因此对于两种逻辑的比较研究,我们应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用西方传统逻辑的理论体系去解释墨家逻辑,应该深入挖掘墨家逻辑自身的本质特性,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墨家逻辑,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