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从墨家“十论”透视儒墨前期政治思想之异同
-
作者:
蒋开天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春秋 百家争鸣
-
描述: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本身存在着承继与对峙的关系。墨家"十论"构成了墨家政治思想的主体,既包括墨家的宇宙观、伦理观,又包括墨家的政治思想及具体实现措施,为其政治思想服务。以墨家"十论"为出发点,剖析儒墨前期政治思想的异同点,明晰各自利弊,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弘扬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
-
西汉中叶《墨子》文献与墨家旧闻存阙显晦之蠡测
-
作者:
白峥勇 来源:逢甲人文社会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 墨家学派 西汉中叶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描述:西汉中叶《墨子》文献与墨家旧闻存阙显晦之蠡测
-
功利主义与墨家之“利”概念比较研究
-
作者:
原成成 来源:求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墨家 利益
-
描述:功利主义是近代西方社会最主要的伦理思想流派之一,其对"利"的强调正好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墨家思想颇为相似,很多学者因此将二者视为同一种理论。然而它们对于"利"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一致,在关于"利"的判断依据、"利"的内涵、公利与私利的选择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功利主义与墨家强调"公利"的主张,在现代这种只重视自身私利而忽视公共利益的时代,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汉书·艺文志》有关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论新考
-
作者:
徐华 来源:学术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清庙 清庙之守
-
描述:《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并非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
公理·规则·公德:儒家私德与墨家公德之伦理辨析
-
作者:
萧成勇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公德 私德 规则 科学理性
-
描述:通过对孔孟儒家私德伦理与墨子墨家公德伦理的比较研究,发现科学理性之缺失是儒家私德伦理陷入现代困境及其深层悖论的根源;而墨家科学理性的优势,在其"兼相爱"和"交相利"公德伦理体系建构中,起到了价值观
-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鬼神论与墨家世界观研究
-
作者:
李承律 李继征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上博楚简 《鬼神之明》 墨家 鬼神论 世界观
-
描述:上博楚简《鬼神之明》的主题和讨论的核心在于鬼神的"明知能力"。从方法论看,是从鬼神赏罚论的观点论证鬼神明知的问题。关于鬼神明知论,《鬼神之明》的基本立场是兼有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的"折衷立场"。这与今
-
论墨家的“节用”思想与节约型社会之构建
-
作者:
许海东 来源:传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节用思想 节约型社会 节葬
-
描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目标。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奢侈浪费、互相攀比、腐败淫乐的现象,吸取墨家的文化精髓,运用墨家的节用思想(节用、节葬、非乐等思想)来构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摹略万物之然——后期墨家认识论
-
作者:
董志铁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后期墨家认识论 "过物" "论物" "为知
-
描述: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唯物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及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所得知识的不同来源及种类,批判了以往认识论中的一些错误命题。后期墨家的认识论系统,感性、理性认识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论对认识主体作用的强调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傅山以佛教、墨家为核心对「理」及其衍生弊端之批判与修正
-
作者:
许志信 来源:高应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傅山 反理学 佛教 庄子 遗民
-
描述:傅山以佛教、墨家为核心对「理」及其衍生弊端之批判与修正
-
从《礼记·乐记》看儒家的乐论——兼论墨家之“非乐”
-
作者:
杨雅丽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礼记·乐记》 察乐知政 乐教 礼乐 墨家 非乐
-
描述: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