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墨家学说研究
作者: 朱传棨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墨家  学说  中国文化史  学术思想体系  战国时期  墨子思想  社会政治 
描述: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说是包含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军事、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从战国到秦汉年间,墨家与
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基本概念“名”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作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名”的研究 
描述:概念是逻辑的基础范畴,"名"是墨家逻辑思想的基石。梁启超借助西学逻辑,对墨家诸多基本范畴作了深入的探讨,其对墨家"名"的系统逻辑研究,为整个墨家逻辑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其墨家逻辑体系的挖掘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借西学以新的视角对墨家"名"的探讨为后世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
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基本概念“名”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作家(下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名”的研究 
描述:概念是逻辑的基础范畴,“名”是墨家逻辑思想的基石。梁启超借助西学逻辑,对墨家诸多基本范畴作了深入的探讨,其对墨家“名”的系统逻辑研究,为整个墨家逻辑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其墨家逻辑体系的挖掘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借西学以新的视角对墨家“名”的探讨为后世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
论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推理思想“说”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逻辑推理  “说” 
描述:推理是墨家逻辑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推理"说"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梁启超用西方逻辑知识,较为明晰地对"说"加以界定,揭示"说"推理的依据,探讨了"说"的具体形式,让世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墨家逻辑的推理思想,体现了墨家思想的逻辑价值。
论近现代时期关于墨家"类"范畴的研究
作者: 翟锦程 王加良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逻辑思想  类  “类”范畴 
描述:“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20世纪初,借助西方传统逻辑的理论与方法,近代学者开始系统研究以墨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类范畴。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日趋全面和深入
儒家与墨家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梁敬国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教育思想  比较研究 
描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乃是中华优秀文化中耀眼的一部分,尤其是儒墨两家,在整个战国时期,一直都处于"显学"地位。本文重点对儒墨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从教育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道德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中华优秀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进行传承。
墨家与亚氏范畴论比较研究
作者: 许锦云  来源:中州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亚氏  范畴 
描述:墨家和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中西古代逻辑的典范 ,他们都有丰富的范畴理论体系。本文着重对“实”与“实体”、“故”与“原因”、“类”与“属”等几对与逻辑密切相联的重要范畴进行比较研究 ,在说明其同和异的基础上 ,力图解释它们对中西方逻辑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沈有鼎贡献的意义
作者: 孙中原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现代研究  沈有鼎  中国逻辑史 
描述: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 ,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沈有鼎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较准确地诂解《墨经》原典 ,充分肯定墨家逻辑的成就与科学价值 ,用比较研究和具体分析方法 ,辨明中外逻辑异同
墨家思想视域下元代水浒戏研究
作者: 朱仰东  来源:临沂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元代水浒戏  明代水浒戏  侠义性质 
描述:墨家思想是战国时代代表小生产者的思想,贵义利他,具有献身精神,为侠之起源。元代水浒戏由于时代与作者原因,梁山英雄带有墨家思想元素,富有侠精神;明代水浒戏则不然,梁山英雄被塑造成了忠臣义士,儒家观念浓厚,与元代水浒戏相比,侠义性质大变。
墨家"辞"的语义学思想研究
作者: 关兴丽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语义学  辞  故  理  类 
描述:自明清之际先秦名辩复兴以来,许多治学者按照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的观点,把"辞"解释为逻辑中的判断(或命题),并把分散在《经》、《经说》和《小取》中的有关"尽"、"必"、"或"、"假"、"合
上页 1 2 3 ... 11 12 13 ... 16 17 1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