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先秦墨家科技教育思想研究
-
作者:
樊彩萍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科技教育 思想基础 内容 方法
-
描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就极为重视科技教育。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墨家科技教育思想进行了较详细的探索:1.建立在形式逻辑、唯物认识论及原子论的自然观基础上的科技
-
先秦墨家的经济公正思想研究
-
作者:
王杜霞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经济公正 伦理思想
-
描述:”、“余财相分”、“平等互利”、“强本节用”、“兴天下利”等思想。墨家倡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公平公正,就必须从“兼相爱,交相利”的角度出发,提倡“均平济富、反对私有财产”,并对墨家的经济思想进行总体
-
作辩经以立名本——墨家辩学与逻辑学
-
作者:
杨武金 来源:思想与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辩学 逻辑学 名学 推理 论证 有效性 推理形式
-
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名实关系极为混乱的情境下,为了突破周代礼乐制度、高扬理性的产物。墨家辩学追求思想的无矛盾性和确定性,这就使得它具有了逻辑的精神。墨家辩学又研究推理和论证,对论证形式进行了归类
-
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
作者:
曾昭式 来源:现代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杨芾荪 墨家逻辑学 “辩名析理”
-
描述:"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
文本田野中的墨家逻辑"名"范畴意义分析
-
作者:
曾昭式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 西方传统逻辑 “名”
-
描述:《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名”不同于西方传统逻辑的“词项”(概念)理论。
-
亚里士多德和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比较
-
作者:
程云龙 张晓芒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系统 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 两个系统的比较
-
描述: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系统与古代中国的墨家学派的逻辑系统,是在基本相同的时期内所产生的两个各具不同文明特点的逻辑系统。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是两个系统的区别更明显。分析两个系统的区别,有
-
墨家“三物逻辑”及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
作者:
杨武金 贺海峰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三物逻辑 伤寒论
-
描述:墨家逻辑通常也称为三物逻辑,三物则是指故、理、类这三个正确推理的重要条件。三物逻辑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伤寒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的系统中,充分体现了墨家逻辑中作为小故和大故的前提条件,对于结论得出的必然的制约关系。
-
论《九章算术》刘徽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
-
作者:
杨岗营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推类 刘徽 《九章算术》
-
描述:墨家逻辑是基于事物间类同关系的推类推理。《九章算术》刘徽注(简称刘注)继承和发展了墨家逻辑的推类推理理论,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九章算术》中九类应用数学题的注释与论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蕴含的这种推类推理,其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论文以《九章算术》割圆术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推理的机制与程序。
-
论墨家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
-
作者:
谭元昌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墨辩逻辑 逻辑的应用
-
描述: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有一个独特的贡献:创立了墨辩逻辑学,《墨辩》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粗具体系的逻辑学的诞生。墨家在创立逻辑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十分注重逻辑学的应用。在《墨子》这部著作中记载了
-
《墨子·经说上》中“湿故”的考释——墨家法律逻辑的重构
-
作者:
周兴生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墨子.经说上》 法律逻辑 故实 重构
-
描述:在墨家法律逻辑重构中存在一些疑难之处,疑难的核心在于,《墨子》一书中关于墨家法令绎结程序的记载含有背离墨家理论系统之处,此即“湿故”概念。对《国语.周语》等涉及法令运用程序的典籍的考据显示,“湿故”是因“实故”之讹造成的衍乱。此讹误的辨析与清除使《墨子.经说上》包含的法律逻辑的系统性得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