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生命伦理学的本体分析诗性内涵
作者: 刘士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农业文明  诗性内涵 
描述:墨家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理论 ,它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创造财富节俭消费 ,这是深受中国农业文明的自然环境和粗糙的生产工艺水平影响的结果 ,并构成中国下层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哲学。作为人的食
墨家的传《诗》版本《诗》学观念:兼论战国《诗》学系统
作者: 郑杰文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传《诗》版本  《诗》学观念  《诗》学系统 
描述:《墨子》引《诗》“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
墨家的“止”“擢”亚氏归纳法、例证法之比较
作者: 许锦云  来源:学习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止”  “擢”  归纳法  例证法 
描述:墨家的“止”和亚氏的归纳法都讨论了枚举归纳推理的步骤、本质,但其论式的复杂程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归纳本质的认识程度及作用不同。“擢”例证法都是集类比、归纳和演绎于一体的推论方法,都突出了对典型事例的详细说明和运用,但其推理必然性的依据和侧重点不同。
墨家的传《诗》版本《诗》学观念——兼论战国《诗》学系统
作者: 郑杰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家的传《诗》版本《诗》学观念——兼论战国《诗》学系统
墨家辩学的“有效性”思想——语用学语用逻辑的维度
作者: 张斌峰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辩学  语用学  语用逻辑  恰当性  真实性 
描述:从语用语用逻辑的视角来看,墨家辩学不仅是“求真”的工具,而且也是“求当”的工具,墨家辩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性、多样性统一的范畴,它覆盖了“语用逻辑”的“有效性”领域,在相当程度上已经认识到
论墨家思想的根本倾向及其价值——兼儒学相比较
作者: 高晨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墨家思想  墨学  儒学  墨子  儒家文化  功利性  “爱人”  事功精神  逻辑学 
描述:在先秦,儒墨并称显学。二家争论不休,似成水火之势。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儒学墨学的分歧究竟何在?对于二家学说的分歧,我们可以把儒学概括为道德理想主义,把墨学概括为功利主义。对于儒学的认识,学术界似乎
《水浒传》中国绿林文化──兼谈墨家思想对绿林文化的影响
作者: 宁稼雨  来源:文学遗产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俗文化  《水浒传》  墨家思想  “儒道互补”  两种文化  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描述:如果把中国文化分成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部分,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如果要用“儒墨互补”来对这两种文化的并存进行解释的话,那疑惑或反对者则会大有人在。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目光放在问题的主导方面,甚至在一种惯性的作用下,用对问题主导方面的认识,来取代对其他方面的认识。用“儒道互补”的观点来解释中国文化,的确有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功效。但如果说它能包罗万象,则不免有失严密了。
论《九章算术》刘微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发展
作者: 杨岗营  来源:毕节学院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推类  刘徽  《九章算术》 
描述:墨家逻辑是基于事物间类同关系的推类推理。《九章算术》刘徽注(简称刘注)继承和发展了墨家逻辑的推类推理理论,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九章算术》中九类应用数学题的注释论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蕴含的这种推类推理,其推理的前提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论文以《九章算术》割圆术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推理的机制程序。
平民文化当代社会发展——来自墨家伦理的启示
作者: 薛柏成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平民文化  墨家伦理  精英文化 
描述:墨学有平民文化之称,墨家伦理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逻辑学、哲学宗教领域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当前社会现实的发展看,把所谓精英文化平民文化有机对接,是优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结构,消融西方文化,为今天经济的发展提供伦理文化借鉴的必要方式之一。
墨辩的社会功能:墨家社会思想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 郭永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辩  社会功能  理性精神  和谐社会 
描述:先秦时期的墨辩是中国名辩学理论的高峰。墨辩是为墨家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服务的。儒家以“以德服人”的“王道”和法家。以力服人”的“霸道”不同,墨辩以“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为手段,试图通过逻辑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