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墨家军事外交经验对战国合纵连横斗争的影响
-
作者:
王震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非攻 军事外交 合纵连横
-
描述:墨家军事外交经验是为推行非攻学说而形成的产物,成为战国初期军事外交智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战国中后期引起了纵横家的高度关注。其铺张扬厉的辞令艺术、循序渐进的游说技巧、晓以利害的论辩策略、大忠大义的进取精神,都在张仪、孟尝君和苏秦等人的外交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
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
作者:
郑杰文 来源:周易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战国墨家 发展四阶段 社会影响
-
描述: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
-
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
作者:
郑杰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论战国墨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阶段
-
墨家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武术思想的影响
-
作者:
苗福盛 仲伟海 来源:华人时刊(中下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武术 影响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繁荣发展的时期,在各思想的影响下也对武术的发展起着影响,墨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该文进行了探讨。
-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道家音乐思想简论
-
作者:
袁薇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乐 老子 大音希声 庄子 天籁 天乐 道
-
描述:音乐则是错误的。“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思想、音乐艺术所标举的一种最高境界 ,也是作为“道”的声音的最完美的音乐。庄子把音乐分作“人籁”、“地籁”、“天籁”三类 ,认为天籁、天乐与道是一体的 ,是与天和谐的自然人格的本体。
-
墨家非命思想对于战国思想史以及中国思想史的作用
-
作者:
吉永慎二郎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非命思想 王权交替 禅让 起义
-
描述:非命思想的核心意义就是在为殷周革命或者夏殷周革命理论作诠释的新的王权交代论。以齐侯为开头的诸侯称王是根据墨家的非命型王权交代论进行的。儒家将这个尚贤型王权交代论叫做“禅”或者“禅让”。孟子革命论承认墨家的尚贤型和非命型王权交代理论的有效性。秦以后墨家非命型王权交代论被称为“起义”,跟近、现代性革命的核心概念相通。
-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
-
作者:
何敏敏 来源:文教资料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传播学角度 显学 绝学
-
描述: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墨家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学派,经历了显赫之后走向中绝。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对墨家教育进行探索,将墨家教育看成传播现象,对墨家的"显"与"绝"进行分析。
-
墨家辩学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
作者:
杨武金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老子思想 墨家辩学 辩证法
-
描述:发展出来了以仪、表、法、理、道等作为判断言论是非的基本标准,概括出名辩学的基本内容.深入认识老子和墨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墨辩思想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
杜国庠与近代墨家辩学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张永春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杜国庠 墨家辩学 比较研究 以墨家逻辑还诸墨家逻辑
-
描述:近代墨学研究,比较中外乃主要路径,成就之外,以比附为比较的现象处处可见。杜国庠对墨家辩学比较研究弊端的批评,多一语中的之言。同时确立了立足墨家辩学本身,从文字训诂、历史分析、先秦文化分析等方面探讨
-
墨家辩学:另外一种逻辑
-
作者:
曾昭式 来源:哲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逻辑观念 文化视野 辩学 墨家 社会政治运动 中国逻辑 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
-
描述:一、逻辑的观念:由张东荪逻辑观念的转变说起逻辑是一元还是多元的,这是中国逻辑界争论的永久性话题。张东荪先生从逻辑一元论走向多元论,这是其逻辑观念的转变。他认为逻辑是文化的需要逼迫出来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导致不同的逻辑。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他把逻辑分为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社会政治运动逻辑四种。把逻辑分为这四种的合理性问题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本文关注他的逻辑多元论观念。其实,张先生是从逻辑一元论的坚决捍卫者转向逻辑多元论的,这可用他的话作为佐证:我在六年以前曾撰有一篇文章从事于反驳(见拙编《唯物辩证法论战》,民友社出版)。我当时以为他们攻击形式逻辑全由于不懂形式逻辑,———我举出否定与矛盾不相同;同一律不是自然法,等等。但我现在回想起来,不但他们攻击形式逻辑可以不必,即我替形式逻辑来辩护亦大可不必。他们所以如此不外乎表示他们所用的逻辑是与形式逻辑不同。不仅有些不同,并且有些地方确是互相冲突。关于这一点我现在承认了。因为我承认他们的逻辑是从事于社会政治活动时实际情形而逼迫出来的,就是使在政治活动中的人们不得不作如此推想。所以逻辑丁与逻辑甲当然有不调和的地方。(张东荪,1995年a...
上页
1
2
3
4
5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