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宗教伦理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曾春海  来源:宗教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兼爱  公义  贵义  天  宗教伦理  明鬼  尚同於一  赏善罚恶 
描述:墨家的宗教伦理及其当代意义
论墨家教育观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 曹恒民  来源:教育与职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观  借鉴 
描述:墨子是我国最早的躬身实践的教育家.墨子在教育的意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重视道德和知识技能的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完整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我们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完善我国当代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墨家语义学思想初探
作者: 许锦云  来源:殷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语义学  逻辑史 
描述:语义问题是人们认识事物、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基本问题。墨家创造了中国古代逻辑最高成就,初步探讨了语义学基本问题。他们讨论了符号与指称关系,语词和语句的意义,注重对语义解释方法的提炼和运用。
论墨家教育观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观  借鉴 
描述:墨子是我国最早的躬身实践的教育家。墨子在教育的意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重视道德和知识技能的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刻完整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我们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完善我国当代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沈有鼎贡献的意义
作者: 孙中原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现代研究  沈有鼎  中国逻辑史 
描述: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 ,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沈有鼎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较准确地诂解《墨经》原典 ,充分肯定墨家逻辑的成就与科学价值 ,用比较研究和具体分析方法 ,辨明中外逻辑异同 ,是墨家逻辑现代研究的典范。沈有鼎的贡献 ,奠定了墨家逻辑复兴的基础 ,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值得认真探索。
墨家功利主义技术思想述评
作者: 吴智 陈凡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技术思想  功利主义  平民化 
描述:墨家整体思想体系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墨家功利主义的技术思想也随之被肤浅的庸俗化和僵硬的概念化。本文剖析了墨家功利主义技术思想与纯粹功利、实用主义的四处差异,总结出它的三条合理性,阐明了墨家之功实乃为广大平民谋大功,墨家之利实乃为民之大利、公利的技术思想。
墨家“仁义”论功利特性的再分析
作者: 张燕婴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仁义  功利  物质性  精神性 
描述:功利的内容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从墨家仁义论物质性功利和精神性功利的内容看,墨家的功利论虽从物质的角度切入,但其最终还是归结为精神上的功利。
墨家"辞"的语义学思想研究
作者: 关兴丽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语义学  辞  故  理  类 
描述:自明清之际先秦名辩学复兴以来,许多治墨学者按照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的观点,把"辞"解释为逻辑学中的判断(或命题),并把分散在《经》、《经说》和《小取》中的有关"尽"、"必"、"或"、"假"、"合"等解释为传统逻辑中的"全称判断"、"必然判断"、"特称判断"、"假言判断"、"直言判断",并据此论证《墨经》对判断的种类和形式已有研究.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待商榷.本文主要阐述墨家关于"辞"的本质以及"辞"与"故"、"理"、"类"之间的关系,从而透射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墨家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差异.
墨家功利主义的概念分析和逻辑论证
作者: 赵敦华  来源:哲学评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通常认为,西方哲学重视分析和逻辑论证,而中国哲学和伦理重视直观、想象和类比,思维方式上的这种差异,使得中西哲学的比较难以关注于双方的论证(argument).但是,墨家比先秦的其他任何学派都更容易克服这一障碍.与同时期的其他学派相比,《墨子》以逻辑著称.《墨子》中的逻辑分析和论证集中在《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这六篇被统称为《墨经》或《墨辩》.
墨家“侔”的语义学思想探析
作者: 关兴丽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侔  语义学  意会性 
描述:“侔”是中国古代墨家在论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论说方式 ,含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对“侔”的定义(“是而然”)可以看出其对语言意义的阐述。由于自然语言是意义丰富的语言 ,墨家又从“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多种角度研究“辞”与“辞”的语义关系。“侔”的语义学思想产生与中国古代汉语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古汉语重语义轻形式的特征使墨家在研究”侔”时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语言意义的分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