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家价值目标的缺陷看墨学衰的原因
作者: 张亲霞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价值目标  价值对象 
描述:墨学的衰就其根本来说是由于自身价值目标体系的内在缺陷。墨家过分强调人的生存需要 ,排斥、甚至否定人的其他社会需要 ;价值目标实施把希望寄托在君主的高度自我约束上 ,方法上的平均主义、价值典范
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谈墨家思想在维护文化安全的作用
作者: 魏国栋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文化安全  传统文化  墨家思想  经济全球化  文化交流  “软权力”  综合安全观 
描述:频繁,在交流之中文化冲突也不断涌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战争正悄然拉开帷幕。文化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各国聚焦的热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渐次被综合安全观所取代,文化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解析墨家思想几个关键概念——兼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 刘炬航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同  天志  巨子 
描述:墨家学派的几个关键概念--兼爱、尚同、非攻、天志、明鬼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兼容性.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兼爱"导致了爱的错位;追求平等的"尚同"和"兼爱"产生不可克服的尖锐矛盾;"天志"和"明鬼"导致
中国古典哲学的"现代性"——论墨家与儒家道家的对立
作者: 杨玉昌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天志  圣人  法仪  礼义  现代性 
描述:儒家、道家、墨家是中国古典哲学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三大流派.墨家在关于最高权威、统治方式和人生态度等方面都向儒家道家提出了挑战.与儒道推崇圣人权威,主张礼义或自然之治,倾向于有进有退乃至消极虚无
早期墨家在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地位
作者: 民主德国 拉尔夫·莫里兹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早期墨家在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地位
早期墨家在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地位
作者: 拉尔夫·莫里兹 钟宇人 李秋零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人类思想史  社会意识  墨子  孔子  政治  逻辑思想  论证性  学派  中国哲学思想 
描述:一、哲学在中国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产生? 公元前6~5世纪,中国发生了一次思想革命,即社会意识领域中一次巨大的飞跃,出现了学派组织的思想;形成了更高形态的逻辑思想结构,思维达到了推理论证的水平,表现出思想的连贯性和论证性。这个时代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出现了孔子的道
《墨子·经说上》“湿故”的考释——墨家法律逻辑的重构
作者: 周兴生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墨子.经说上》  法律逻辑  故实  重构 
描述:在墨家法律逻辑重构存在一些疑难之处,疑难的核心在于,《墨子》一书中关于墨家法令绎结程序的记载含有背离墨家理论系统之处,此即“湿故”概念。对《国语.周语》等涉及法令运用程序的典籍的考据显示,“湿故”是因“实故”之讹造成的衍乱。此讹误的辨析与清除使《墨子.经说上》包含的法律逻辑的系统性得以重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治理思想初探: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例
作者: 杨圆  来源: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国家治理  儒家  道家  墨家 
描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仁治""德治""礼治"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无为而治"和"非战"的思想,以及庄子"人道"与"天道"相统一的思想,是道家治国思想体系的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治理思想初探: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例
作者: 杨圆  来源:南方论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儒家  道家  墨家 
描述: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非攻"、"尚贤"则是墨家学派治国思想的精华。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治理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比较视阈的墨家德性伦理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
作者: 杨建兵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德性论  爱  友爱  义  公正 
描述:由于文化背景及创始人生平和职业的差异,使得墨家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思想呈现出绝然不同的趣味:亚氏学说是以城邦自由个体为主体的、休闲的、雅致的,是在富足的基础上对优雅与繁盛的生存状态的追求,是一种"优雅的个体伦理学";墨家学说是以天下为范围的人类整体为主体的、务实的、刚健的,是在贫困的境遇下渴求对生命匮乏状态的改善与超越,是一种"崇高的整体伦理"思想。甄别这两种古代德性伦理思想的异同并探寻其成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优秀的中西伦理思想资源,促进传统思想资源的现代化,也有助于现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