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图]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 论逻辑与文化
作者: 崔清田著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 论逻辑与文化
语言维度下的《墨子》说理散文:论墨家的认识论特征
作者: 李雷东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句式  墨家  说理散文  认识论 
描述:"故"的大量使用虽然体现了《墨子》一书的逻辑特色,但由于"故"在《墨子》书中具有多重意义,而且用法不同,依据"故"的使用并不能充分认识墨子对逻辑关系的认识,其文体特点也并不能据此而得到充分的印证。文章考察了《墨子》书中"所以"的用法,在句型层面来认识《墨子》的文体。通过比较"所以"在《墨子》、《孟子》、《庄子》等书中的用法,进而认识《墨子》的文体反映出的墨家认识论特征。
《庄子·天下》论墨考辨:论战国时变与墨家后学
作者: 秦彦士  来源:东吴哲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庄子·天下》论墨考辨:论战国时变与墨家后学
解析墨家思想中几个关键概念——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 刘炬航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同  天志  巨子 
描述:墨家学派的几个关键概念--兼爱、尚同、非攻、天志、明鬼中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兼容性.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兼爱"导致了爱的错位;追求平等的"尚同"和"兼爱"产生不可克服的尖锐矛盾;"天志"和"明鬼"导致了精神世界爱的荒漠并为极权统治作好了精神上的铺垫.科学精神和墨学形同而质异,"五四"时期的思想大家倡导墨学存在失误.认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注意墨家的消极影响.
墨家的传《诗》版本与《诗》学观念:论战国《诗》学系统
作者: 郑杰文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传《诗》版本  《诗》学观念  《诗》学系统 
描述:《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墨家的传《诗》版本与《诗》学观念——论战国《诗》学系统
作者: 郑杰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家的传《诗》版本与《诗》学观念——论战国《诗》学系统
从《礼记·乐记》看儒家的乐论——论墨家之“非乐”
作者: 杨雅丽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礼记·乐记》  察乐知政  乐教  礼乐  墨家  非乐 
描述:《礼记·乐记》是表述儒家乐论的经典文献。儒家认为 ,乐的本源是生活 ,乐是折射现实的镜子 ,故察乐可以知政 ;儒家以礼、乐并提 ,认为乐与礼皆法自然而生 ,乐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精神 ,礼体现了自然井然有序之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
论墨家思想的根本倾向及其价值——与儒学相比较
作者: 高晨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墨家思想  墨学  儒学  墨子  儒家文化  功利性  “爱人”  事功精神  逻辑学 
描述:在先秦,儒墨并称显学。二家争论不休,似成水火之势。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儒学与墨学的分歧究竟何在?对于二家学说的分歧,我们可以把儒学概括为道德理想主义,把墨学概括为功利主义。对于儒学的认识,学术界似乎趋于统一或说正在趋于统一。但对于墨学,学术界则远没有取得共识。如,有的学者断定,墨学的本质也是道德的。即使有的学者承认墨学的功利主义的倾向,但也缺乏足够的说明。因此,对于墨学的本质,仍有进一步反省的必要。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说明墨学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水浒传》与中国绿林文化──谈墨家思想对绿林文化的影响
作者: 宁稼雨  来源:文学遗产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俗文化  《水浒传》  墨家思想  “儒道互补”  两种文化  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描述:如果把中国文化分成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部分,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反对;但如果要用“儒墨互补”来对这两种文化的并存进行解释的话,那疑惑或反对者则会大有人在。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目光放在问题的主导方面,甚至在一种惯性的作用下,用对问题主导方面的认识,来取代对其他方面的认识。用“儒道互补”的观点来解释中国文化,的确有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功效。但如果说它能包罗万象,则不免有失严密了。
孟子科学思想初探——论孟子对墨家科学思想的继承
作者: 黄世瑞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孟子  科学思想 
描述:孟子科学思想初探——论孟子对墨家科学思想的继承
上页 1 2 3 4 5 6 ... 13 14 1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