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和墨家譬的研究
作者: 黄朝阳  来源:中山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中国逻辑史  儒家 
描述:先秦儒家和墨家譬的研究
[0图]先秦平民阶层的道德理想 墨家伦理研究
作者: 杨建兵著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先秦平民阶层的道德理想 墨家伦理研究
墨家经济思想及其现世意义的研究
作者: 刘亚敏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家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子所倡导的“节用、节葬”等都说明了墨子认识到了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墨子认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事,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墨子·非乐上),民众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当百姓在受到者三患的威胁的时候,国家也不会稳定。
先秦儒、道、墨家消费思想研究述评
作者: 刘锦增  来源:消费经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墨家  消费思想 
描述:学术界对先秦儒家、道家、墨家的消费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儒家的"奢俭论"、"欲望论",道家的"寡欲论"、"无欲论",墨家的"节用论"等消费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先秦儒、道、墨家消费思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墨家学说研究
作者: 朱传棨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墨家  学说  中国文化史  学术思想体系  战国时期  墨子思想  社会政治 
描述:墨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说是包含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学、军事、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从战国到秦汉年间,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思想主要贯穿于《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论述中,其中蕴涵着墨子改革社会政治、建立由“贤良之士”主政的“爱利百姓”之和谐社会理想。儒家和墨家一样,也是致力于“经世济民”,但其治世的依据原则和践行态度,却不甚相同。儒家是以崇尚“周礼”为依据原则,墨家是以崇尚“贵义”为依据原则。在“经世济民”的践行态度上,墨家比儒家更为积极。儒家的态度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墨家则是“以绳自矫,而备世之急”,“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基本概念“名”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作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名”的研究 
描述: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范畴,"名"是墨家逻辑思想的基石。梁启超借助西学逻辑,对墨家诸多基本范畴作了深入的探讨,其对墨家"名"的系统逻辑研究,为整个墨家逻辑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其墨家逻辑体系的挖掘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借西学以新的视角对墨家"名"的探讨为后世墨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
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基本概念“名”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作家(下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名”的研究 
描述: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范畴,“名”是墨家逻辑思想的基石。梁启超借助西学逻辑,对墨家诸多基本范畴作了深入的探讨,其对墨家“名”的系统逻辑研究,为整个墨家逻辑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其墨家逻辑体系的挖掘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借西学以新的视角对墨家“名”的探讨为后世墨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
论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推理思想“说”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逻辑推理  “说” 
描述:推理是墨家逻辑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推理"说"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梁启超用西方逻辑知识,较为明晰地对"说"加以界定,揭示"说"推理的依据,探讨了"说"的具体形式,让世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墨家逻辑的推理思想,体现了墨家思想的逻辑价值。
论近现代时期关于墨家"类"范畴的研究
作者: 翟锦程 王加良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逻辑思想  类  “类”范畴 
描述:“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20世纪初,借助西方传统逻辑的理论与方法,近代学者开始系统研究以墨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类范畴。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日趋全面和深入
儒家与墨家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梁敬国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教育思想  比较研究 
描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乃是中华优秀文化中耀眼的一部分,尤其是儒墨两家,在整个战国时期,一直都处于"显学"地位。本文重点对儒墨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从教育作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道德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中华优秀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进行传承。
上页 1 2 3 ... 5 6 7 ... 11 12 1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