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评《墨家思想新探》
-
作者:
邵汉明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墨学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现代文化 战国时代
-
描述: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无论是对《墨子》一书的整理,还是对墨家思想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所薛柏成教授所撰的《墨家思想新探》一书,是一部研究墨家思想的力作,在前贤研究成果
-
为“王公大人们”张目——墨学“十诫”思想管窥
-
作者:
江秀玲 刘飞滨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十论 思想体系
-
描述:墨学“十论”是墨子针对上层统治者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一体系中,“兼爱”“非攻”是核心,表现出墨学思想“兼爱交利”的根本理想旨归,其他诸论是围绕这一核心而提出的相互交通的方法策略。“十论”中,各主张均具有一定独立性,但主要的还是表现为一个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完整思想体系。
-
《芙蓉镇》影片中所蕴含的《墨辩》推类思想考
-
作者:
张怡 王东浩 来源:电影评介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芙蓉镇》 故 理 类
-
描述:一部影片的成功除了有好的演员以外还必须得考虑这部影片的前期制作,整体脉络和演员中间的思维变幻,在《芙蓉镇》这部影片中,处处体现了一种推论思想的应用,先秦《墨辩》的推论思想主要由"故"、"理"、"类
-
《墨经》中物理学思想新探
-
作者:
郭守元 许义夫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经》中物理学思想新探
-
《墨经》自然科学知识中的哲学思想
-
作者:
范竹增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经》自然科学知识中的哲学思想
-
试论<<周易>>,<<墨经>>中数学思想的异同性
-
作者:
王汝发 李德生 来源:庆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数学思想 古代数学 墨经 周易 中国
-
描述:本文在易学及墨学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资料,从《周易》及《黑经》蕴含数学思想的内容上分析论述了二者的异同性。
-
《墨经》“同异交得”思维方法与经济思想探析
-
作者:
吕庆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经》“同异交得”思维方法与经济思想探析
-
历史上的呼应:《墨经》与古代欧洲的力学思想
-
作者:
雷恩 马深孟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古代欧洲 力学思想
-
描述:在欧洲传统中,力学科学起源于对实用知识的反思,特别是对那些产生与预期值相反的结果的装置的反思。西方力学的这种起源突出地反映在欧洲最早的力学著作亚里士多德的《力学问题》中。因此,本文简要论述了欧洲力学的起源,进而提出问题:到何种程度《墨经》中的部分可以作为证明是一种相似发展的材料。
-
从当代观点看墨家伦理思想的局限
-
作者:
孙君恒 高珍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从当代观点看墨家伦理思想的局限
-
《墨辩》推类思想新解:以论辩理论为视角
-
作者:
徐瑜霞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辩》 推类 三物论式 图尔敏论辩理论
-
描述:本文意图从论辩的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墨辩》中的推类理论。传统上大都倾向于从西方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独特之“推类”,认为“推类”主要是一种类比推理,本文首先反驳了这一观点,因为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推类”不仅有类比推理的性质,而且有演绎和归纳的性质,所以“推类”与传统西方形式逻辑中的推理类型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因此,笔者从非形式逻辑和论证实践的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推类”实际上是为“辩”服务的。《小取》篇作为《墨辩》中提纲挈领之作,首先便规定了“辩”的功用、意义、方法等等。具体地,笔者利用图尔敏的论辩理论来构建“推类”理论的论辩模式。二者的可比性在于:都关注日常推理中的论辩实践,为“辩”而服务;都是以论证过程来理解推理;都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考察,而非抽象的进行理论演绎。图尔敏论证理论认为,论证主要有三要素:事实根据(data)、主张(claim)、担保(warrant)。事实根据相当于论据,担保是论据到主张的桥梁。然而,担保的可担保性来源于何?于是,图尔敏又加入了支援(Backing)这一要素,即担保来源于支援。《墨辩》中的“推类”理论基本的有“三物论式”:理、故、类。“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辞的作用相当于主张(claim),故相当于事实根据,理相当于从故到辞的担保而类是故与理的基础。经考察不同的类有不同的理,理和类共同起最终的担保作用,从而构建起“推类”的论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