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墨子的和谐思想
-
作者:
刘军 来源:经营管理者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交相利 和谐发展 七患 籍敛 耕柱 非乐 天志 尚贤 非儒 攻城野战
-
描述:一、人与人的和谐思想1."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深刻认识到混沌社会状况造成了人们畸形心理,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反目成仇。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
-
论墨子的“节用”思想
-
作者:
余巾英 来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思想 节约型社会
-
描述:“节用”是墨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第一,墨子提出了节用的总原则“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第二,墨子的节用论是建立在将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两种基础上,认为
-
论墨子的平民思想
-
作者:
马庆玲 赵卓莉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平民思想 儒家
-
描述:本文择要论述墨子的平民思想,从不同方面展现墨子思想的平民性。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之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尖锐对立,形成百家争鸣的焦点。墨子的平民思想为我们今天建设多元的新文化、新道德提供了有益借鉴。
-
先秦墨学:从中原到南方到秦的历史进程
-
作者:
徐立新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史 早期墨学 中期墨学 末期墨学
-
描述:以先秦时代(公元前5——前3世纪)社会形势需要、墨者先后主要活动地域、同时期诸子相应论述,以及《墨子》书内容(尤其是十论)前后不一为依据,叙述墨学在先秦的历史发展是经历了早、中、末三个时期。这样以
-
从先秦文化特点看《墨辩》的“故、理、类”
-
作者:
曾昭式 来源:南都学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文化特点 墨辩 “故 理 类”
-
描述:我国先秦时期后期墨家建立了辩学,“故、理、类”是墨家辩学的重要范畴。它们是为谈说论辩服务的,有别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理论的三段论的前提,有其独特的内涵。这是先秦文化特点决定的,东西文化的差异,决定着
-
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中探究笔墨经——记"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家邀请展"
-
作者:
徐沛君 来源:美术观察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物画 经验 山水画家 互动 探究 实践 理论 当代 邀请
-
描述:“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家邀请展”于2006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画研究院和山东运河书画院联合主办,郎绍君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受邀参展的人物画家有李世南、吴山明、郭全忠、田黎明、李孝萱、周京新、刘进安、张江舟、王彦萍、纪京宁、李津、梁占岩、武艺;山水画家有崔振宽、姜宝林、卓鹤君、龙瑞、王镛、洪惠镇、范扬、陈平、许信容、何加林、张谷曼、张捷、丘挺。对于展览的主旨,郎绍君作了如下说明:“新时期以来,笔墨经验有很大突破,个性化强,提出了诸多可能性。这次展览的主旨是交流经验,寻求共识。受邀画家在展示他们作品的同时,还通过文章和座谈会发表他们对笔墨和自己笔墨经验的论说,学术主持则尝试对他们的笔墨经验进行个案分析,总结一些具有启示性的问题,以供画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
论墨子的认识论思想
-
作者:
张蕊 来源:商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三表法 认识论
-
描述:墨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在春秋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交替的冲击下,提出了"兼爱"、"非命"等主张,修正了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其理论对当时的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墨子的理论及观点,属于
-
[0图]墨学 理论与方法
-
作者:
李贤中 来源: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哲学 (周)墨翟 学术思想
-
描述:墨学 理论与方法
-
墨子思想与伊尹德政观
-
作者:
张新河 张海宽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伊尹德政观 吸纳与传承
-
描述:墨子与伊尹都是出自伏牛山区的圣人,墨子受伊尹“所染”,吸纳了伊尹德政观,墨子思想中的伊尹德政观,对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和谐世界建设有重要意义。
-
墨子的节用思想与现代适度消费观简论
-
作者:
赵保佑 袁永飞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思想 适度消费观 可持续发展
-
描述:本文根据现代社会提倡的适度消费观,考察和分析墨子的节用思想,从中吸取其关于消费理念的合理因素而扬弃其消极成份,并通过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融贯和转化,增益社会消费生活行为的理性内涵,传承优良传统和助推人类生活的理性消费,进而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部分过度消费行为和提出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