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惠施等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之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逻辑视域下的墨子里籍争 ——兼与姜宝昌先生商榷
作者: 杨岗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逻辑视域下的墨子里籍争 ——兼与姜宝昌先生商榷
逻辑视域下的墨子里籍争 ——兼与姜宝昌先生商榷
作者: 杨岗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资料
描述:逻辑视域下的墨子里籍争 ——兼与姜宝昌先生商榷
先秦哲学视域中的个体性思想引论——以墨子与韩非子为线索
作者: 赵立庆 王敏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哲学  个体性  墨子  韩非子 
描述:个体性思想在先秦哲人思想体系中面目各异。墨子指出个体生存之真正价值在于为群体、为天下奔走,展现了墨子对群体之重视,对个体要求之严酷。韩非子建构一个"要在中央"的统一集权国家,群体价值之实现处于首要位置,主张个体价值往往被掩盖在虚假面目下,成为君主一己私利之体现。墨子、韩非子均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在彰显群体价值基础上论及个体与个体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墨子政治哲学思想评析
作者: 邢慧颖  来源:南昌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哲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启示 
描述:墨子的政治哲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伐不断、民不聊生、诸子百家各显神通的时代。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尊天”、“明鬼”、“非乐”、“非命”等思想主张虽有一定
相容性与相对性之——论《墨经》对《坚白论》的破斥与修正
作者: 李振宇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坚白  公孙龙  后期墨家 
描述:《坚白论》中有一个二重论证:在感知层面上,由于“知”“见”不相容,因此“坚”“白”不能一起被感知;在对象层面上,由于“白”具有相对性,而“坚”不具有相对性,两者亦不可能属于同一类事物。《墨经》给出了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二重论证:“知”“见”在一定程度上相容,而“坚”“白”能否一起被感知取决于时空的性质;“坚”“白”都具有相对性,而且只要不是含混属性,都可以在某些条件下确定地属于某类事物。
功用伦理的逻辑化诠释:学派的伦理特质研究
作者: 田智忠  来源:思想与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通常认为,《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即所谓)为墨家后期的作品,属于科学、逻辑学和论辩学之作.如谭戒甫即强调,六篇充其量只能算是“术”,而
功用伦理的逻辑化诠释:学派的伦理特质研究
作者: 田智忠  来源:思想与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学  墨家思想  伦理思想  逻辑化  伦理特质  诠释  兼爱  公孙龙  功用  爱人 
描述:通常认为,《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即所谓)为墨家后期的作品,属于科学、逻辑学和论辩学之作。如谭戒甫即强调,六篇充其量只能算是"术",而
论在墨经校释中的重要地位:以论题“倍”为例
作者: 樊国萍  来源:大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经  墨经校释 
描述:墨经难解,近两千年学研究的中断,导致可资参考的文献极少。自清代以降,校释者见解各异。墨家弟子所作论乃墨经意旨的展开,其思想最近于墨经原意,是校释墨经最宝贵的参考文献。本文以墨经论题"倍"为例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比较谈起
作者: 黄阳华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兼爱  尚贤  天志  民本 
描述: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