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义利观思想特征探析
-
作者:
丁秋玲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义 利 原则
-
描述:墨子的义利观对义和利做了本质规定,提出了义利关系的一般原则,并给予了其实施的经济、政治、伦理方面的保证。其义利伦理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对墨子"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关系探析
-
作者:
甄春霞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二者关系
-
描述:本文从分析墨子"兼爱"和"利"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得出墨子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这就为"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关系埋下了伏笔.继而从墨子主张"兼爱"为什么要言"利"以及墨子解决问题的逻辑
-
墨子功利主义思想探析
-
作者:
马云志 李少惠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利 利他主义 宗教精神 动机与效果
-
描述: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追求义利合一,提倡利他主义,富具宗教精神,主张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内容丰富多彩。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试论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
-
作者:
张贺敏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墨子论述、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目的。他把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引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尚贤、非攻、尚同,又包括节用、节葬、非乐及增加人口等等。总之墨子把爱和利紧密结合
-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谈墨子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
-
作者:
王洪亮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兼爱” “兼士” 功利主义
-
描述:平民出身的墨翟,从“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出发。提出通过教育培养“兼士”“贤士”.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提出了“素丝说”的人性假设;明确了“厚乎德性”“博乎道术”的人才标准;强调了重实用、轻文饰,重自然科学、轻“礼”“乐”之教的内容体系。
-
墨子“功利主义”思想研究的英语书写
-
作者:
聂韬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功利主义 神命论 西方汉学家
-
描述:19世纪中叶至今,世界上用英语书写的墨学研究的文章和论著,由墨学的宗教观到开始涉及墨学思想、历史的各个方面,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墨子“功利主义”的思想研究。墨子“功利主义”在英语世界流传
-
浅析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之启示
-
作者:
李红敏 来源:才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管理 当代启示
-
描述:"兼相爱、交相利"学说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其他学派的根本标志,惟兼爱交利,是以追求贤能政治,爱利万民,假天行道;惟治国安民,是以发展生产,反对奢侈,节用节俭;墨子的管理主张,是针对时弊而发,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以及较强的时代感,对今天管理科学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墨子与叶适的义利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建敏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叶适 义利观 功利
-
描述:墨子与叶适在时间上相去久远,但是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有着相近的义利观,这又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通过比较两者的义利观,可以厘清义利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发展。
-
墨子思想的功利主义与墨学衰微之原因
-
作者:
魏义霞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功利主义 谋利之方 利之主体 利之内涵 墨学衰微
-
描述:墨子秉持功利主义原则:从谋利之方看,墨子推行“为天之所欲”和“兼相爱,交相利”两条谋利路线;从利之主体看,墨子强调“三利”,呼吁兼顾天、鬼、人三方面的利益,其中的人之利既有国家群体之利,又有百姓个人
-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企业管理提升作用的探讨
-
作者:
洪珊珊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管理提升,文化先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习近平习近平总书发表讲话表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