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墨学研究探析
作者: 李文珊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学研究  中西比较  思想启蒙 
描述:梁启超是20世纪初墨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墨学学理研究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创见;他采用的中西比较研究方法使墨学研究与西方近代学术思想接轨,既凸显了墨学的时代价值,又促进了中西学的会通,推动了西学的传播;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墨学研究还成为他进行国民性改造和救亡启蒙的有力思想武器。
胡适的墨学研究
作者: 解启扬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胡适的墨学研究
梁启超的墨辩研究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梁启超的墨辩研究
梁启超的墨辩研究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墨辩研究 
描述:梁启超使用中国整理古典文献的传统方法,更使用世界不同逻辑传统比较研究的创新方法,正确校释墨辩,揭示墨家逻辑的性质、价值和意义。梁启超的墨辩研究,使墨辩由死变活,是新旧墨辩的分水岭与里程碑。这是梁氏墨
谈谈《墨经》的研究
作者: 杨向奎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世界科学  乾嘉学派  墨子  高亨先生  梁启超  数学  近代科学  章太炎  汉代 
描述:《墨子》一书,尤其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4篇乃中国以及世界科学之瑰宝,人类之光辉,但因其文字之深奥以及有关数学、力学各方面成就之难于通晓,以致两千年来沉埋无治理者,原文凌乱失误处多,不能卒读。所以高亨教授在《墨经校诠》自序中说,“墨经自汉代以来就没人重视,没人钻研,没
《墨经》“端”之研究
作者: 洪震寰  来源:矿物岩石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物质  墨经 
描述:本文用“以本经治本经”的方法,从文字训诂、《墨经》编例入手,结合先秦时期对物质问题的认识水平,论证了《墨经》的“端”是物质微粒,认为《墨经》上篇第61条至第68条可能是对物质问题的阐述。
墨学近代复兴研究
作者: 赵美夫  来源: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  近代复兴 
描述:墨学近代复兴研究
近代墨学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近代墨学研究
近代墨学研究
作者: 解启扬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墨子 
描述:墨学产生于先秦,与儒学一样,是先秦显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学衰颓乃至中绝。至近代,墨学由潜而显,日渐复兴。墨学的发展有两个高潮:先秦和近代。近代墨学的发展,指的是近代人对以前墨学的研究、宣传和提倡。 ... >> 详细
《墨学研究
作者: 张永义  来源:中山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墨家是战国时期和儒家并称的“显学”。由于秦汉之交的骤然衰微,这个学派产生、发展、衰亡、复兴的经过和原因都成了历史上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探求这些问题,以便重建思想史中的墨家形象,构成了本文的基本任务。为了完整地把握墨学演变的历史,本文的论述分本编进行。第一编主要讨论了墨子的思想与学说。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战国时期最先提出一套系统学说的思想家。他的兼爱和尚贤主张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当时要求重建社会伦理的最有代表性的呼声;他的尚同、非政和节用诸论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统一、和平和富足的美好愿望;他的尊天右 非命说从内外两方面替个人的行为制订了一至善的标准;他对谈辩之作用的强调则拉开了学派间相互辩诘的序幕。所有这些都使墨子的思想呈现出许多其他思想家所不具备的异彩,如勤劳刻苦、一心向义、热爱和平、关心民众疾苦、重视经验和方法、尊重知识和能力等,这些异彩对战国中后期的思想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第二编讨论作为一个学派的墨家。墨家从产生到衰微大致持续了两百余年,这两百余年可以粗略地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墨家在墨子精神的感召下,比较偏重于行动和实践;后期墨家因受其他各家特别是名家和道家的刺激,则比较偏重于理论和辩说。墨家从前期至后期发生了一种从政治伦理向逻辑和科学和转向,这种转向使得后期墨家建构了一初步的逻辑系统,获得了许多科学的发现,从而对中国古代科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三编主要讨论墨学有衰微、影响以及近代复兴的原因。历史上,关于墨学衰微原因的说法极多,本文与它们不同的是,认为墨家不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和不能作为一种知识系统存在这两个问题应该分开。前期墨家的政治主张已派消解,后期墨家的学说无法承担意识形态功能等是墨学不受秦汉统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相悖及遭遇儒家长时期刻意的压制则是使墨家甚至不能作为一种知识系统存在的主要理由。关于墨学的影响,近人出于爱墨之心,多有夸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辩析,本文认为,秦汉之际并没有什么“儒墨合流”运动,游侠不是墨者,早期道教中也没有一派出于墨家,神仙化的墨子只是道土们的伪托而已,甚至近代墨学复兴也不是墨家思想的真正复活,而是近代知识分子面对两种文明的冲突是时进退失据的一种表征。所以,严格说来,墨家对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并未有多少值得人们注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