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传统非演绎推理异同
作者: 赵凤珠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古代的墨辩、古希腊的逻辑是古代世界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从各种逻辑思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辨别三个传统的同异,从共性中寻找规律,从个性中发现特点,对于发展逻辑学是有益的。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从各自逻辑体系的自身发展中,以西方形式逻辑为参照,从探讨各
《墨经》“端”研究
作者: 洪震寰  来源:矿物岩石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物质  墨经 
描述:本文用“以本经治本经”的方法,从文字训诂、《墨经》编例入手,结合先秦时期对物质问题的认识水平,论证了《墨经》的“端”是物质微粒,认为《墨经》上篇第61条至第68条可能是对物质问题的阐述。
论《墨经》“辩”
作者: 刘晓华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辩  名  辞  逻辑 
描述:《墨经》“辩学”实质上是从墨翟的“辩乎言谈”发展而来的古代逻辑学。“辩”相当于“逻辑” ,“辩”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名”、“辞”、“说”。“辩学”的实质内容是“以名举实” ,“以辞抒意”和“以说出”。“辩”同时具有思辨的意味 ,并由此而通上辩证法
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贯通
作者: 张盛彬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贯通
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贯通
作者: 张盛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世界文化史上,有三个古老的民族,早在纪元前五至三世纪,就有人研究了本民族论辩的规律,比较系统地总结并建立了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这就是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古代的墨辩、古希腊的逻辑。这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当时理论思维所达到的水平,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
《墨经》的论辩修辞初探
作者: 卢春艳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论辩  修辞 
描述:《墨经》内容庞杂,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关于论辩的,人们一般把这一部分看作是逻辑学著作,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一部分又蕴涵着丰富的修辞思想。其论辩修辞思想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论辩修辞宗旨;论辩修辞方式;论辩方法。
[0图]民国丛书 第4编 5 哲学·宗教 墨学源流 下
作者: 方授楚  来源: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民国丛书 第4编 5 哲学·宗教 墨学源流 下
[0图]民国丛书 第4编 5 哲学·宗教 墨学源流 上
作者: 方授楚  来源: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民国丛书 第4编 5 哲学·宗教 墨学源流 上
法、与墨辩─含取之知与道之行
作者: 林从一  来源:东吴哲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  类  法  含取之知 
描述:本文認為墨「辯」主要關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將載於文字口語的道實現於實際行為中」或「我們如何能從『不含取之知』過渡到『含取之知』」,而墨「辯」所扮演的正是這個橋樑的角色。與「辯」關係密切的「法」概念及「類」概念能不能擔負該橋樑角色?墨「法」的主要內容是天與古聖王,然而天與古聖王或者他們意圖、實現行為的途徑、行為等等性質脫離了生活實踐脈絡,以至無法橋接「不含取之知」到「含取之知」。本文分析並發現墨「類」是一種生活行動劇,它將行動者的意圖、實現行為的途徑、行為等等成分密切連結到行動者的日常生活處境中,它是一個動態的流程:將你投入一個生活處境中,你產生一個意圖,這個處境將促使並提供你實現意圖的工具,進而做出行動。據此,本文認為「類」足以橋接「不含取之知」與「含取之知」。
《墨辩》与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之比较
作者: 周丽萍  来源:逻辑与语言学习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辩》与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