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与德谟克利特哲学思想比较
-
作者:
贺志勇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德谟克利特 哲学思想 比较 人性思想 生死观 义利观
-
描述:墨子与德谟克利特哲学思想比较
-
墨子与德谟克利特人生哲学思想比较
-
作者:
贺志勇 徐满泽 来源:社科纵横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性思想 义利观 生死观 科学精神 东西方文化
-
描述:墨子和德谟克利特作为东西方同期的两位重要思想家。本文试图从他们的人性思想、义利观、生死观等方面的对这两位同期的东西方哲人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 ,并从这一角度出发 ,挖掘东西方文化的初期特征以及他们的思想对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
《墨辩》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对墨子思想的突破
-
作者:
陈孟麟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墨辩逻辑 逻辑学 逻辑思想 后期墨家 外延定义 孔子 儒家 政治 孟子
-
描述:《墨辩》指墨子书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书。六书为后期墨家著作已为学界公认。六书包含广泛的科学内容,其中哲学社会科学部分,对墨子有三方面突破:在认识论方面
-
墨者杜老写“墨子与墨经” 史学家杨荣国撰“谭嗣同哲学”
-
作者:
暂无 来源:读书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史学家 墨子 社会主义改造 哲学 过渡时期 材料分析 写作 谭嗣同 电影剧本 抗战
-
描述:经济学家许涤新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写作颇勤,解放后仍在百忙之中抽空著书。最近一年半以来致力于“我国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分析”一书的写作,连假日休息也牺牲了。这书运用丰富的材料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不断地扩大,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下,逐步地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全书三十余万言,目前业已脱稿。
-
先秦哲学视域中的个体性思想引论——以墨子与韩非子为线索
-
作者:
赵立庆 王敏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哲学 个体性 墨子 韩非子
-
描述:个体性思想在先秦哲人思想体系中面目各异。墨子指出个体生存之真正价值在于为群体、为天下奔走,展现了墨子对群体之重视,对个体要求之严酷。韩非子建构一个"要在中央"的统一集权国家,群体价值之实现处于首要位置,主张个体价值往往被掩盖在虚假面目下,成为君主一己私利之体现。墨子、韩非子均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在彰显群体价值基础上论及个体与个体价值。
-
从哲学的角度看儒、墨两家的音乐思想:以《乐记·乐本篇》和《墨子·非乐》为例
-
作者:
章欢 徐航 来源:黄河之声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音乐思想 辩证统一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是时代,而他们在音乐上的主张可谓是影响了有上千年之久。这一段时期以儒、墨两家最为代表,他们都在不同的角度和程度上对音乐做了一定评价和建议,各有千秋,都为社会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而我们也应该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去看待前人的思想。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墨子政治哲学思想评析
-
作者:
邢慧颖 来源:南昌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哲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启示
-
描述:墨子的政治哲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伐不断、民不聊生、诸子百家各显神通的时代。其“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尊天”、“明鬼”、“非乐”、“非命”等思想主张虽有一定
-
[62图]第三届国际墨学会2008年11
-
作者:
暂无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第三届国际墨学会2008年11
-
《墨经》“知源”之“三款六式”框架新解
-
作者:
钱爽 来源:新视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三款六式 墨经 知源 亲知 闻知 说知
-
描述:现有知识论基本上将知识来源划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种。《墨经》把知识来源(“知源”)分为亲知、闻知和说知“三款”,但许多学者认为亲知即是直接知识,而闻知和说知都属于间接知识,即仍把《墨经》之三款
-
《墨经》疑难字研究(三):兼及《汉语大字典》编纂疏漏
-
作者:
张仁明 王兆春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疑难字 训释 汉语大字典
-
描述: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笔者以"■"、"■"、"■"、"■"四字为例,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并结合《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指出历代学者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指出这些字最恰当的意义,为《汉语大字典》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