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墨经·小取》的语义学思想
-
作者:
余军成 张丽萍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小取》 语义学 思想
-
描述:《墨经·小取》用替换与添加的方法形成词义的组合和聚合关系,体现了一定的语义学思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词义的细微变化、范围的不同;语法结构在推理前后的不同;词与词组合的亲疏关系不同;动词类别的不同。
-
《墨经》正义:以论题“生”的诠释为对象
-
作者:
樊国萍 陈设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经》 诠释 人才论
-
描述:分析《墨经》论题之一"生"在传统诠释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墨家本意,综合运用文字训诂、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等多种诠释方法,把论题"生"的诠释从通说的"人格"矫正到墨家人才战略上,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严密的论证。
-
《墨经》语义学思想阐述
-
作者:
傅满义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语义学 符号 词义 聚合 组合
-
描述: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思想,参照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从语言的符号特性、意义的多维考察、词义的聚合与组合关系等几个方面,阐述的语义学思想.
-
墨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
作者:
张大联 来源:语文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民本思想 当代意义
-
描述: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
近代关于《墨经》编制的考辨及其意义
-
作者:
张斌峰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编制 旁行 牒字标题
-
描述:《墨经》四篇的编制体例是近代治墨者探讨的重点。学者们通过考辨,对《墨经》旁行体的解释、对其原始本的面貌及其由连文直写到旁行、再到连文直行体的沿革诸问题,均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而且发现《经说》之牒字即为牒经标题。通过这些研究,不仅把以往不可解读的《墨经》整理得基本可读了,而且弄清了近代流行本中的多种舛误及造成舛误的原因。同时,牒字体例的发现,也是《墨经》校勘的一大突破。总之,《墨经》编制问题的解决,对近代治墨者完成校勘、校注任务,起了不小促进作用,对该文本的整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近代关于《墨经》编制的考辨及其意义
-
作者:
张斌峰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近代关于《墨经》编制的考辨及其意义
-
墨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
华秀琴 孙秀美 来源:教育管理与艺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教育思想 墨子 战国时期 山东滕州 教育家 科学家 学派 春秋
-
描述:一、墨子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一公元前390),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创立墨家学派,与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
“强用节本”:墨子的实用主义设计思想
-
作者:
徐新红 来源:客家文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强用 节本 实用主义 设计思想
-
描述:墨子的设计观念以实用主义的美学为基础,否定华丽的装饰与资源浪费,倡导营造设计以利民为根本,"强用"与"节本"为宗旨,提出了"三表法"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对当代的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墨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
作者:
张大联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民本思想 当代意义
-
描述: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
墨子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作者:
孙桂华 来源:学理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法仪 和谐社会思想 现代意义
-
描述: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子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的理论学说的思想家。墨子的"法仪"思想体现了以法治国、树立法律权威的意识,他的兼相爱理论也进一步反映了构建一个人人相爱、和谐、幸福、自由的社会的愿望,深入研究墨子的法律思想,探讨它是怎样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