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
作者: 刘和平  来源:湘潭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兼爱    天志    纵横贯穿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在墨子的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兼爱”即“兼相爱”,体现了一种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墨子的“兼爱”思想形成于人之性可改变的基础上,人之性既可改变,故而可引导往“善”的方面
相容性与相对性之辩——《墨经》对《坚白》的破斥与修正
作者: 李振宇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坚白  公孙龙  后期墨家 
描述:《坚白》中有一个二重论证:在感知层面上,由于“知”“见”不相容,因此“坚”“白”不能一起被感知;在对象层面上,由于“白”具有相对性,而“坚”不具有相对性,两者亦不可能属于同一类事物。《墨经》给出
《墨经》中的认识和辩证法纵横谈
作者: 吴兴宇  来源:攀枝花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认识论  辩证法 
描述:《墨经》中饱含有深刻的认识和辩证法思想。墨家认为,人们通过思虑探求,使许多"生动的直观"转化或提高到"抽象思维",但"抽象思维"不一定是理性认识,强调"而不得之"。"抽象思维"只是认识过程的一个
墨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史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墨学  马克思主义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墨学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相互契合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断中国化提供了土壤。在革命建设时期,墨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传统墨学进行改造和提升,使其通过转型体现新的生命力,以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途径。
墨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史卉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墨学  马克思主义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墨学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相互契合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断中国化提供了土壤。在革命建设时期,墨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更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传统墨学进行改造和提升,使其通过转型体现新的生命力,以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途径。
以墨学收回国魂:辛亥革命前几年学者何以高度崇墨学
作者: 蒋国保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国魂  崇墨学  救亡图存  梁启超 
描述: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墨学“中绝”之因及时代意义新论
作者: 张振华  来源:丝绸之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中绝”之因  民族文化 
描述:春秋时期,墨学与儒学是颇有影响的两家学派。而至秦汉,由于种种原因,墨学陷于"中绝",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均有消极影响。当今,探讨墨学"中绝"之因、认识墨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墨子和墨学为例
作者: 杜丹阳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无形文化遗产  保护性开发  主题公园  墨子 
描述:目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形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的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主题公园是使文化遗产无形变有形的最佳方式,适用于保护“有较为明确的核心的文化遗产”。墨子主题公园———墨府为保护性开发无形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范本。
董仲舒学说的多元化特征——墨学与“天人感应
作者: 王俊梅  来源:衡水师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天志  多元化 
描述:董仲舒的学说以儒学为主体,杂糅诸子之学,使其学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即是墨子的"天人格化"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董仲舒的治学特色。
墨学复兴与近代民间世风伦理的转变
作者: 薛柏成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近代民间世风伦理  墨学复兴  转交 
描述: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中体现的伦理价值观与墨家伦理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近代墨学复兴潮中,它与一些新的风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的内涵,并促进了墨学在近代的发展。
上页 1 2 3 ... 41 42 43 ... 46 47 4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