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墨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内在矛盾
-
作者:
窦炎国 来源:道德与文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经济伦理 无差等 兼相爱 交相利 生产 节用
-
描述:社会的现实生活存在巨大反差,因而构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成为导致墨学走向沉寂的重要原因之一。剖析墨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内在矛盾,对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观念,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墨子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论要
-
作者:
朱传__ 来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当代 经济 发展 政治思想 政治 中国
-
描述:墨子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论要
-
变法的前夜:秦国墨学与商鞅变法的社会史考察(B.C.384-B.C.338)
-
作者:
王宏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秦墨学 商鞅变法 尚贤 尚同 军功爵制 什伍连坐
-
描述:者擅长军械制造和防卫守敌的情况,以此来说明秦献公对他们的重用的原因。正是由于秦献公对秦墨者的重用,才使得墨学在秦国的推广和普及成为可能。接着,通过对秦墨学主要思想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和梳理,将其与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的...
-
“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
作者:
程仲棠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逻辑学 逻辑矛盾 具体推理 推理形式 抽象方法 直观方法
-
描述:“墨辩即逻辑”一说,梁启超创立于前,胡适张扬于后,至今成为神圣的教条,其实是历史的虚构,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虚构的“墨辩逻辑学”进行解构。本文认为,墨辩是墨家的辩论理论,包含逻辑学的萌芽,但没有发展成
-
“墨辩逻辑学”解构(下):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
作者:
程仲棠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小取》 逻辑矛盾 墨辩 逻辑学
-
描述:辩只研究具体推理 ,而不研究推理形式 ;并且以推理的具体内容的“是”或“非”作为判定推理的标准。具体推理与推理形式有什么区别呢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指出 :“一个具体的推理是由作为前提的具体判断与作为结论的具体判断组成的...
-
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中探究笔墨经——记"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家邀请展"
-
作者:
徐沛君 来源:美术观察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物画 经验 山水画家 互动 探究 实践 理论 当代 邀请
-
描述:“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家邀请展”于2006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画研究院和山东运河书画院联合主办,郎绍君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受邀参展的人物画家有李世南、吴山明、郭全忠、田黎明、李孝萱、周京新、刘进安、张江舟、王彦萍、纪京宁、李津、梁占岩、武艺;山水画家有崔振宽、姜宝林、卓鹤君、龙瑞、王镛、洪惠镇、范扬、陈平、许信容、何加林、张谷曼、张捷、丘挺。对于展览的主旨,郎绍君作了如下说明:“新时期以来,笔墨经验有很大突破,个性化强,提出了诸多可能性。这次展览的主旨是交流经验,寻求共识。受邀画家在展示他们作品的同时,还通过文章和座谈会发表他们对笔墨和自己笔墨经验的论说,学术主持则尝试对他们的笔墨经验进行个案分析,总结一些具有启示性的问题,以供画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
墨子伦理思想与密尔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
作者:
任兆妮 李文涛 来源:传承(学术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密尔 功利主义 道德
-
描述:墨子的伦理思想历来被认为类似于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而密尔则是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墨子与密尔的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了解和把握他们各自伦理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
墨子伦理思想与密尔功利主义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
作者:
任兆妮 李文涛 来源:传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密尔 功利主义 道德
-
描述:墨子的伦理思想历来被认为类似于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而密尔则是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对墨子与密尔的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了解和把握他们各自伦理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
东西方百科全书式学者的命运:关于墨子与亚里士多德学术思想的文化思考
-
作者:
秦彦士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亚里士多德 异端 宗法制 东西方文化
-
描述:墨子与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学者,在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上都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他们的历史地位则完全不同。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初期特征及其历史影响。本文从中、希文化产生的不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