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侯外庐的墨学研究
-
作者:
解启扬 来源:学术探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侯外庐 墨学研究 思想史
-
描述:作者认为,侯外庐的墨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作者指出,侯外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从社会史切入思想史,从儒、墨比较入手梳理研究先秦墨学,对墨家思想学说作高度的概括,抽象出阶级论、天道观、知识论、逻辑学这样几个思想内涵,把墨学"十论"纳入其中系统来考察研究。
-
论中原墨学研究的崛起
-
作者:
公振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 中原
-
描述:1997年 10月 ,河南省墨子学会应运而生 ,六年来认真进行学术研究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 ,出版和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壮大了队伍 ,扩大了影响 ,在全国墨学界有一席之地 ,初步实现了中原墨学的崛起。文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深刻分析了中原墨学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前进的方向
-
清代的墨学研究
-
作者:
郑杰文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墨学 墨学研究 知识士子
-
描述:清代的墨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即清初低沉期、乾嘉复兴期、清末高潮期。低沉期的九十二年间仅出现三种墨学整理著作。复兴期的八十五年间 ,墨学刊本、校注本、札记等出现了十五种 ,此期墨学研究的兴盛 ,主要
-
研究墨学四十年
-
作者:
李绍崑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研究
-
描述:研究墨学四十年[美]李绍崑关键词墨学,研究一、从尊儒到崇墨在中学时代,我读的是孔孟之书,学的是天主之道。我曾经多次跟着孟子后面呐喊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义也。无义无君,是禽兽也”的口号。我也曾一再跟着同学们一起背诵过:“你为什么生在...
-
研究墨学四十年
-
作者:
李绍崑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研究
-
描述:研究墨学四十年[美]李绍崑关键词墨学,研究一、从尊儒到崇墨在中学时代,我读的是孔孟之书,学的是天主之道。我曾经多次跟着孟子后面呐喊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义也。无义无君,是禽兽也”的口号。我也曾一再跟着同学们一起背诵过:“你为什么生在...
-
研究墨学四十年
-
作者:
李绍昆 来源:鹅湖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研究墨学四十年
-
墨经逻辑研究的科学视野
-
作者:
付连奎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逻辑 人工智能 罗素悖论 语义学
-
描述:杨武金副教授专著,针对辩家鸡三足命题.溯源罗素悖论,指出必须把集合体本身和集合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能简单相加,这对现代集合论的改造具有重要引领意义.另独辟蹊径地提出动词的逻辑力量、动态变化等学术观点,对人工智能语义学研究将产生影响.
-
墨子经济思想的研究
-
作者:
刘耀六 来源:广东省银行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经济思想的研究
-
墨子“节用”思想研究
-
作者:
李强 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葬 非乐 墨子
-
描述:墨子认为圣王应该要做到“节用利民”:一个是提倡“节葬”,认为厚葬久丧制度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消耗,厚葬要花掉大量钱财,长久服丧就是禁止人们去做事情,这样国家就无法富足;一个是提倡“非乐”,认为这样会使国家混乱,社会财富减少,人民生活贫瘠。这样才可以做到天下大利,最终才能够真正的对普通百姓有利。
-
墨子传播思想研究
-
作者:
仝冠军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传播思想 传播史
-
描述:墨子认为传播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利,而是为了有利于国家百姓,但是他对音乐、文学等的教育作用的忽视,却是其传播思想的功利倾向的弊端所在。墨子基于"利"而反对所有没有短期功效的言论和学说,斥儒家的仁爱为虚妄之说,以现实的利害为一切言论的准绳,这就开启了后世法家传播思想的专制色彩。墨子崇尚集权式的传播管理体系,主张天下的舆论要统一于天子的意见,所有的是非都以天子的是非为是非。墨子非常重视实际经验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认为人通过耳、目等获得的各种信息一定是可靠的。墨子还提出了"言必三表"的理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根据历史经验来判断言论;"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以百姓的感官经验为判断言论的标准;"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则是以实践来考察言论。墨子的传播思想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传播主体的诚信、文与质的关系、发展的传播观、传播活动的实用性、传播主体的自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