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经》和《考工记》中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 马华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考工记  功能主义 
描述:,才能给那个时代产生出来的观念一个合理的说法。最后将“用”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相对比,以探索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本质。以往的学者多从科技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设计思想,特别是讲传统设计思想与功能
儒墨经论之比较
作者: 吴付来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经权  道德准则  道德选择  道德评价 
描述:论探讨的是行为主体在道德冲突中的选择与评价问题。儒家和墨家在经论所涵盖的行为主体能否行、行原因、经关系、行条件、行范围及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上,所执观点由彼此对立、碰撞到渗透
《墨经》正义:论题“”诠释研究
作者: 樊国萍 陈设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学  同心思想  价值取向 
描述:《墨经》论题""是墨家思想的纲领,该论题致力于探索言行规范的深层理念以及具体措施。墨家认为,言行规范是"兼相爱交相利",具体措施是按照"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引导社会群下归心,而不是学者们理解的几何形态等同。
墨子“节用”“力”的思想内涵
作者: 黄建聪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尚力  先秦诸子 
描述:"节用""力"是墨子的基本思想。墨子认为统治阶级衣食住行要节俭,应有合理的社会分工,人人各事其能,要惜时贵时,多产人口,余力相劳。墨子的"节用""力"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其出发点是平民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墨子的"节用""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周易》节卦与墨子的节思想——兼论儒、墨思想的差异
作者: 桑东辉  来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周易  墨子  节用  节度 
描述:《周易》节卦的核心思想是讲节度的,主要表现在修身齐家、为政治国等层面。同时,节卦也包含节俭的思想,这主要是财用等日常生活层面。儒、墨各执一端。儒家主要继承了节度的思想,以此丰富了中和、时中的中庸思想;墨家主要生发了节俭思想,提出了节用、节葬等主张。
[0图]墨经新
作者: 许孔璋  来源: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墨经新
《墨经》疑义辨析
作者: 林铭钧 曾祥云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逻辑思想  传统逻辑  墨学研究  反映  百家争鸣  怀疑  原貌  集大成  辨析 
描述:《墨经》是我国先秦逻辑思想之集大成者。近十余年来,我国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挖掘更趋深入,可谓成果累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有些墨学研究者以西方传统逻辑的框架和术语诠释的“墨经逻辑”,是否反映了《墨经》的逻辑原貌,是令人怀疑的。本着光大里学的目的和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将自己的疑惑提出讨论,以求正于逻辑界同仁。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兼名”、“一周而一不周”和“三物论式”诸项给予辨析。一、关于“兼名”《墨经》本无“兼名”之说,而只有“兼”、“体”之论,这当属事实。由于苟子对“名”有“单”、“兼”之分,有研究者就认为,有《墨经》之“兼”方才有“兼名”。高亭《墨经校诠》中所谓“牛马者两物之兼名也,牛者一物之单名也”,即可作为一个例证。不过,《墨经》的“兼”与苟子的“兼名”是否同义?二者能否彼此借用?则是需要分析的。苟子在其《正名》篇论及“名”的种类时指出:“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按通行的理解,苟子的“单名”是指由一个音节或者说一个字组成的名,即单音词,如“白”、“马”等;“兼名”是指由两个字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复音词,如“白马”、“四足兽”...
墨经?
作者: 暂无 来源:北京大学日刊(第五分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经?
墨子“”概念探析
作者: 毕明良  来源:江淮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子的“”是一种外在强加给人的是非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使人“为”、“行义”靠的是赏罚,诉诸人的自利之心。与儒家义利之辨强调以“”为行为准则相似,墨家也主张以“”为行为准则,但其“”的内涵
《墨经》的“”、“异”概念浅析
作者: 范竹增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异交  后期墨家  经说  公孙龙  惠施  同一性  万物  画圆  合同异 
描述:”与“异”是《墨经》中一对重要范畴。“”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的概念,即同一性;所谓“”并不是无差别的绝对等同,而是包含于差异之中的 同一性,即“异中之”。“异”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