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墨家兼爱思想的积极性
作者: 井清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思想  墨家  极性  “兼爱”思想 
描述:墨家利之于民、益之于国的“兼爱”思想之所以值得推崇,我的看法是: 一、墨家解决社会矛盾方法的积极性。墨家思想的创世人墨子,处于春秋末期,出身于下层手工匠。他先“曾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木”,但不久,他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作者: 余利斌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 
描述:墨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对我国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兼爱、非攻、尚贤是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墨家兼爱、非攻、尚贤的视角,探析了墨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分析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之不同
作者: 李照照  来源:青年与社会(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仁爱  兼爱 
描述:儒墨作为先秦之两大派别,以孔盂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都主张爱人,强调爱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儒家的“仁爱”是差等之爱,而墨家的“兼爱”则强调平等,二者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之不同
作者: 李照照  来源:青年与社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仁爱  兼爱 
描述:儒墨作为先秦之两大派别,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都主张爱人,强调爱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儒家的“仁爱”是差等之爱,而墨家的“兼爱”则强调平等,二者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墨家旋极术之“兼爱非攻”
作者: 孙新杰  来源:中华武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非攻  兼爱  运动形式  武术流派  强身健体  滕州市  山东省 
描述:墨家旋极术起源于山东省滕州市,其运动形式属于中华内家拳系列。经考证,“旋极术”名称的得来是墨家弟子由非攻剑(墨家剑)化拳而形成的武术流派,古代叫“合一守”或“旋极守”,也叫墨家拳。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在旋极术的发展中,渐渐成为墨家旋极术弟子强身健体的训练宗旨,也是武德、武技对善文化的传承。
司马迁的尚贤思想
作者: 刘瑞龙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贤  德才观  贤人治国 
描述:司马迁的尚贤思想历来广受史家重视。对于贤的理解,关系到对于贤人标准的认识,他认为贤具有德才两个方面的内容,德的内容较复杂,本文主要是指道德,而才则是才能之意。在德才观上,司马迁并不求全责备,他认为
浅析张载“民胞物与”思想墨家“兼爱”思想之异同
作者: 魏涛  来源: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张载  民胞物与  墨家  兼爱 
描述: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墨家兼爱思想在提出其救世性与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上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在思想立场,立论基础,对爱的客体主体以及思想贯彻之途径、效果方面的不同,因而反映在哲学思想体系中亦有很大的差异。
墨子兼爱思想的现实工作启示
作者: 高莹  来源: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现实启示 
描述:墨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所主张的"兼爱"思想在当时抑或现代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兼爱"思想墨子的核心思想,其它思想都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墨子的"兼爱"思想不同于儒家之"仁爱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比较
作者: 赵亚元  来源:人间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儒学  墨家 
描述: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又是各自儒家和墨家文化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所以,对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各自思想的精华,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墨子“兼爱”思想下的人际观
作者: 张雯娟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兼爱”  人际关系  和谐社会  启示 
描述:墨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在构建和谐、健康、有序社会关系的大环境下,予的“兼爱”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页 1 2 3 ... 9 10 11 ... 41 42 4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