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爱”之自律性墨家“兼爱”之他律性
作者: 骆毅  来源:滁州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仁爱  兼爱  人性  自律性  他律性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儒墨对社会的现实状况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他们推崇圣王,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寻求救世济民之良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找到的是"仁爱",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找到的是"兼爱"。"仁爱"、"兼爱"都主张普遍地爱人,但"仁爱"说肯定人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能力;而"兼爱"说则对人的道德理性和自律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人只能在外在他律的约束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
墨子“兼爱”思想基督教“爱人如己”思想的异同
作者: 邓萌萌  来源:文学教育(上、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基督教  爱人如己  异同 
描述:墨子“兼爱”思想基督教“爱人如己”思想的异同
墨子“兼爱”思想基督教“爱人如己”思想的异同
作者: 邓萌萌  来源:文学教育(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基督教  爱人如己  异同 
描述:墨家学说中的"兼爱"思想基督教中的"爱人如己"同为爱人,但又不完全相同,二者的"爱"都有平等和功利的一面,在目的和方式方面却有不同,在此试做简单分析
对等互报:墨子兼爱伦理的价值准则现代意义
作者: 刘刚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对等互报  现代意义 
描述:对等互报是墨子兼爱伦理思想的价值准则动力机制。首先,墨子对当时所处社会的现实矛盾冲突作了两个层次的区分:社会失序属于政治学范畴,道德沦丧属于伦理学领域,而它们都与恶性循环的回报方式密切相关。其次
墨子兼爱思想的罪犯改造价值意义
作者: 白焕然  来源:中国监狱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罪犯  不相爱  交相别  兼相爱  墨子兼爱 
描述:罪犯是这个社会上不和谐的音符,他们走进了高墙和电网聚拢下的天地。不相爱是罪犯犯罪之根源,交相别是罪犯改造之大碍,兼相爱是罪犯改造之根本,墨子的兼爱,就是把自己的爱洒向一切众生,当然也包括罪犯,正所谓洒向人间都是爱。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教育改造罪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仁爱”“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
作者: 朱传棨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尚礼  尚义 
描述: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
“仁爱”“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
作者: 朱传棨  来源:中国德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社会和谐  兼爱  仁爱  和谐思想  文化传统  墨家  思想价值  公平正义  儒家  宗旨 
描述: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的有序和谐,不具有公平正
墨家「兼爱」「义」所展现之生死价值的现代意义
作者: 李菁华  来源:通识教育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利  义  生命  死亡  兼爱  价值 
描述:墨家「兼爱」「义」所展现之生死价值的现代意义
“仁爱”“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友化传统
作者: 朱传綮  来源:中国德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思想  社会和谐  “兼爱”  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失范  思想内涵  和谐思想 
描述:儒家的“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的有序和谐,不具有公平正义的思想价值。
“仁”“兼爱”作为医护伦理之内涵初探
作者: 萧宏恩  来源:哲学与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  爱  兼爱  差等之爱  医护伦理 
描述:“仁”“兼爱”作为医护伦理之内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