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之兼爱:与孔子仁爱说之比较
作者: 兰岚  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  兼爱  爱差等  儒家  墨家 
描述:儒家与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又是各自思想的核心,对“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清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的区分,吸取它们各自的优点,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
作者: 韦先良 王贵  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仁爱  墨子  兼爱 
描述:孔子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家,孔子提倡仁爱,墨子提倡兼爱,两种爱人的思想既具有相别的地方,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两者产生的阶级基础不同,具体内容不同,实施要求不同,但是两者都主张仁,都提倡公利
[0图]孔子画传 诸子百家国风画传
作者: 郭德福著  来源:济南:济南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孔子画传 诸子百家国风画传
论墨子“兼爱”的等级性:兼论“兼爱”与孔子“仁”的关系
作者: 季乃礼  来源: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等级性  孔子  兼相爱  交相利  三个方面  统治者  等级关系  孟子 
描述:些人据此断定"兼爱"是无等级的,是中国古代的平民观之一。对这种见文生义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墨子的"兼爱"是有等级性的,它与孔子等级性的"仁"具有某种相似性。为此,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证。
仁爱 兼爱 博爱 孔子 墨子 孙中山——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博爱观
作者: 孟庆鹏  来源:团结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孙中山  博爱观  墨子  “仁爱”  “爱人”  孔子  爱国主义  宗族  家族  韩愈 
描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很赞赏美国原始社会史学家、自发的唯物主义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下面的一段话:“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恩选集》3卷175页)
同与极权
作者: 王赞源  来源:鹅湖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同与极权
同”平议
作者: 崔际银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  文同  武同  社会心理 
描述:同”之名,出自先秦墨家,但作为一种观念,则为当时儒、道、法、名、农诸家所共有,只是具体操作方式、企求达到的目标不尽相同。秦汉而后,“同”演变为带有浓厚中华文化特征的普遍社会心理,且因各自利益所
墨子的同思想
作者: 王文政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非攻  尚同  天志  尚贤 
描述:墨子视战国为一乱象,因而主张兼爱、非攻、同等诸说。然而墨子忽略了兼爱是一道 德思想, 而同则属政治社会制度。要求政治中的道德可,同时也是必需。但期待兼爱借由 法治来实现则势与其兼爱思想违背o 因道德、与法治本属两个层次。墨子忽略了这个问题, 将 使其向同思想、於实践上有了局限。
奕波 运帆 元瑜
作者: 暂无 来源:浮山月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奕波 运帆 元瑜
[0图]诸子百家大讲堂经典全4册珍藏本 孔子 老子 庄子 孙子
作者: 孔子,孙武等著  来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诸子百家大讲堂经典全4册珍藏本 孔子 老子 庄子 孙子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