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尚贤”思想研究及现代释解
作者: 赵海玲  来源: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  尚贤  人才思想 
描述: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87),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者。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1]p445(《墨子·贵义》),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墨子“兼爱”思想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启示
作者: 张娴  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发展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 
描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当代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启示
作者: 张娴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发展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 
描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当代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启迪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
作者: 高海深 魏重斌  来源:理论导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  启示 
描述: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墨子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关系有诸多启示
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作者: 钟晓明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对等互报:墨子兼爱伦理的价值准则与现代意义
作者: 刘刚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对等互报  现代意义 
描述:的实践品格,要求墨子必须阐明兼爱原则在对等互报运行机制下,如何解决实然与应然怎样统一的实践难题,为此,墨子赋予了兼爱伦理以功利、他律、公义和普遍性多重特征。重温墨子的这些思想,对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如何建起客观、平等、公正和现代社会关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试论墨子“尚贤”思想及其对现代人才观之启益
作者: 李岩  来源:理论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  贤良之士  众贤 
描述: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墨子尚贤思想的产生既有时代动因,又有阶级动因。尚贤思想包括重贤之因、众贤之术、选贤之阈、选贤之标准和原则、用贤之制度保障等丰富的内容。深刻理解墨子尚贤思想
墨子“尚贤”、“尚同”用人观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马宁奇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  “尚同”  用人观 
描述:"尚贤"和"尚同"是墨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选贤"、"用贤"是"尚贤"、"尚同"思想的核心,其以"才"、"德"、"劳"、"功"为尺度,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坚持"贤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
兼爱天下 德技双馨:基于“双师素质”视角探析墨子教育思想及启示
作者: 胡恩保  来源:生活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双师素质  墨子 
描述:本文从“双师素质”视角分析了先秦教育思想家墨子及其教育思想,认为墨子兼爱天下,德技双馨,符合当今高职院校倡导的教师应具备的“双师素质”价值指向。提出从树立墨子榜样、借鉴墨子“兼爱”教育理想、吸收墨子教学智慧和突出“德高为师,技强为范”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墨子兼爱思想的反思:兼谈兼爱思想对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作者: 张宝石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兼爱思想反思  道德建设 
描述: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并没有在战国时代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兼爱思想作为一种高标准的道德理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兼爱思想忽视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幻想跨越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道德调和;兼爱思想具有明显的圣人立言、圣人代言的特征.这种道德建设模式,由于圣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而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