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比较
-
作者:
赵亚元 来源:人间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儒学 墨家
-
描述: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又是各自儒家和墨家文化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所以,对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各自思想的精华,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比较
-
作者:
赵亚元 来源:赤子(中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儒学 墨家
-
描述: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又是各自儒家和墨家文化的主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所以,对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各自思想的精华,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墨翟兼爱互利、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的社会政治观
-
作者:
徐大同 来源:政治思想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互利 尚同尚贤 节用节葬 政治观
-
描述:认为没有强有力的国家就无法做到兼爱互利、实现众利,因而主张尚同尚贤,即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并选贤任能。他认识到统治者是否节俭的政治意义,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批判统治者奢侈无度的行为和儒家厚葬久丧的思想,主张节用节葬。
-
论墨家兼爱思想对当代医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
-
作者:
张喆 张焜 来源:中国医学伦理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兼爱思想 医学生 人格培养 医患关系
-
描述:墨家的兼爱思想与现代医学伦理中的人道主义相契合,与"大医精诚"思想一脉相承。墨家兼爱思想对医学生人格培养的启示包括:无差别爱人的思想正是当今医学生急需要培养的品格;"兼相爱、交相利"理念契合于当今新型医患之间的利益关系。
-
墨子“尚同”思想体系浅析
-
作者:
李兵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同 兼爱 尚贤
-
描述: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尚同”,这一思想以“兼爱”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以“尚贤”为现实起点,以“天志”、“明鬼”为外在保证。该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反对,但就在它克服了儒家“亲亲”的思想缺陷的同时,却又受制于它 自身那无法克服的新的理论局限性。
-
简论墨子“尚贤、尚同”思想的实质
-
作者:
黄忠晶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 尚同
-
描述:墨子要实现兼爱交利的社会理想,采取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是“尚贤”和“尚同”,而“尚同”是从社会制度上实现其“尚贤”思想。尚同的思想首先关涉社会、国家的起源问题,除了天子尚无法确定是由何种方式产生
-
墨家尚同思想的特点研究
-
作者:
杨丽娟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哲学 先秦墨家 尚同思想 《墨子》
-
描述:《墨子》是古代中国先秦墨家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古代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墨家尚同思想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尚同”的含义,前辈对尚
-
话说“非政”和“兼爱”思想
-
作者:
王忠文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兼爱 思想主张 掠夺性 墨家学派 战争 历史意义 现实意义 反对侵略
-
描述: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这种思想主张,不用说古代,就拿今天世界上“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呼声对比而言,同样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摩顶放踵利天下 踏实肯干为民众——《非攻》:礼赞墨子的颂歌
-
作者:
禹明华 来源: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非攻 墨子 颂歌
-
描述:鲁迅在他的短篇历史小说《非攻》中,真实地再现了墨子这位古代先哲的动人形象。笔者认为墨子不仅是 30年代国家危亡、民族危机时刻鲁迅的拳拳期盼,更是21世纪改革开放、国家兴盛的今天,广大人民的殷殷呼唤。
-
墨子的“兼爱”和实利思想
-
作者:
刘节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孔子 墨学 兼爱 墨家 文化水平 出发点 思想 天志 实利
-
描述:;所标榜的“仁”,不能使人人都做到。墨子刚刚来补充孔子这一缺点,所以总是拿一般問題作出发点,来齐一群众的行动,向一个比較簡单、容易见功效的目标前进。墨学所談的,总是最普遍而又是最切要的实际問題,不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