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兼爱与耶稣博爱思想之比较
-
作者:
高阳孙氏 来源:商业职业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兼爱与耶稣博爱思想之比较
-
仁爱、道爱、兼爱——儒、道、墨爱观比较
-
作者:
张芙蓉 张柳生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道爱 兼爱 儒家 墨家 道家
-
描述:儒、道、墨三家之爱作为共同效忠于先秦社会的哲学流派 ,在人性基础、修养方式、政治思想、爱的最高境界方面存在共同点 ,然从其各自特性上 ,不难发现三家之爱在立足点、群己关系、爱的方式、最终目的、意识导向上又有其独立之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三家之爱都突显了各自的价值。
-
人文与技术:先秦儒墨尚贤思想比较
-
作者:
唐超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先秦墨家 尚贤思想
-
描述:先秦儒家的尚贤思想以血缘亲情的人才标准为核心,主张人文伦理的人才素质,形成尚贤和亲情的双重选拔原则。先秦墨家的人才思想以物质功利的人才标准为核心,主张物质技术的人才素质,形成唯贤的绝对选拔原则。儒家
-
“贵和”与“尚同”:孔、墨和谐思想比较
-
作者:
孙卓彩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贵和 尚同 和谐
-
描述:孔子以克己复礼和中庸之道为内容的贵和思想与墨子以兼爱、尚贤为前提的尚同思想,虽然立论的角度和实现的途径不同,但都找着眼于对当时人际关系的调节和整合,共同指向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若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为用,对当今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现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将会发挥更大的参考作用和借鉴价值。
-
仁爱,兼爱,博爱:三种爱人观的比较认识
-
作者:
王玲 来源: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博爱
-
描述:儒家、墨家、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尽管有其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及伦理精神,但是“爱人”却是三者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比较研究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以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儒家
-
墨子的“非攻”观研究
-
作者:
徐一公 来源:平顶山师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义” “兼爱” 维护和平
-
描述:详细地从“义”、“兼爱”、“非攻”的合理性等方面探讨墨子的“非攻”观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保卫祖国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
作者:
秦姗姗 孙怡 来源:金田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文化遗传 和谐社会
-
描述:作者简介:秦姗姗(1988—),女,河北保定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 孙怡(1987—),男,湖北黄冈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逻辑学专业
-
墨子兼爱主义的研究
-
作者:
何辩章 来源:群言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兼爱主义的研究
-
墨子尚贤学说之研究
-
作者:
吴丰年 来源:岭东通识教育研究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学说 尚贤
-
描述:中华文化从周朝以来在治理国家方面崇尚「亲亲」之道,由於贵族主政,所
重用者都是「王公大人骨肉之亲J' 这些人未必其备智能的条件,导致国家混乱,
因此墨子力倡尚贤学说,期望矫正「亲亲」的弊病,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来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虽是农与工肆之人,只要有能力就任用他
们,使民间奇才杰士均能发挥他们的才干,以成就天下的大利。在战国初期,墨
子能突破传统,首倡尚贤学说,实是观念上的一大革新,对我国古代的政治有极
大的影响,使战国中期以後逐渐形成布衣卿相的局面。孟子「民贵」的主张,苟
子贤人政治的倡导9 都深受墨子尚贤学说的影响。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儒家学
术所以会由孔子的崇尚理想转变到孟子、苟子的理想与务实兼备之主张,墨子尚
贤学说的兴起与影响实为重要因素。
-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
作者:
徐贵圆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尚同 非攻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给下层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墨子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代表之一,感受深切,并对当时的社会乱象和当权者的昏庸无能深感痛恨。为了改变这种社会流弊,墨子提倡“兼爱”思想。“兼爱”思想作为墨学的核心思想,首先强调的是爱无等差,这与孔子所倡导的有差等之爱不同,墨子认为人对人的爱不应该有亲疏薄厚的差别,而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之上的平等之爱,为了实现“兼爱”思想,墨子提出了“尚同”、“天志”及“明鬼”等构想。“尚同”强调天子权威,旨在政治层面确立“兼爱”理想的无上性,“天志”与“明鬼”则诉诸先周时期的天命观念,由此使“兼爱”理想具有了超越性品格。同时墨子“兼爱”思想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在内涵上超越了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差序格局,又以“交相利”的原则迎合了普通民众逐利的愿望。但“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是不合实际的,由于墨学体系中的矛盾限制了其自身发展,“自利”和“他利”之间权衡的矛盾;过度依赖王亲贵族,而走向权利的集中化;打破常规的思想,造成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这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都使墨学最终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