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
作者:
宋景城 王彪 王晓丽 来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和谐社会
-
描述: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启蒙时期,墨家主张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以非攻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思想,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诉求;在当今时代,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对于构建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社会民主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由我国提出的倡导国际间的和平共处、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构想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指导性。
-
论《非攻》和《理水》(《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片断)
-
作者:
林非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鲁迅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论《非攻》和《理水》(《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片断)
-
浅析墨子的尚贤思想与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
-
作者:
张菡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精英循环
-
描述:我国先秦思想家墨子认为,尚贤尚同是为政之本,主张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应该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有效地实施贤士流动;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主张精英循环理论,认为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精英的循环,二者都指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有才之士的畅通流动。
-
论墨子“尚贤人才伦理观”的哲学思想
-
作者:
孙爱华 戚福康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思想 尚贤使能 哲学思想
-
描述:"尚贤"是墨子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认为崇尚贤能、任人唯贤是国家兴盛的根本,他的"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用人理念和人治主张。
-
论墨子“尚贤人才伦理观”的哲学思想
-
作者:
孙爱华 戚福康 来源:兰台世界(上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思想 尚贤使能 哲学思想
-
描述:"尚贤"是墨子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认为崇尚贤能、任人唯贤是国家兴盛的根本,他的"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用人理念和人治主张。
-
柳宗元行政体制论和重民尚贤的行政管理思想浅析
-
作者:
张英魁 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生民之意 郡县制 任贤用能 依法行政
-
描述: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一系列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政管理思想。反对君权神授,认为行政权威来自于生民之意,坚持吏为民役的观点;反对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反对按时令进行赏罚,主张赏罚务速;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贤用能;反对苛政,主张重民、爱民。这些思想在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
《墨子·尚贤》中的人才论与晚期原始社会文化观
-
作者:
翟双萍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尚贤》中的人才论与晚期原始社会文化观
-
选立正长、尚同一义:墨子政治秩序观论析
-
作者:
刘学斌 来源:西部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观
-
描述:政治秩序的重建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墨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墨子对政治秩序问题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墨子设想了一个一人一义、各是其义并可能导致社会混乱无序、崩溃解体的自然状态,并以之作为政治秩序的起点。进而,由社会摆脱无序建立秩序的需求出发,论证了一个以天子为核心的庞大、复杂的国家体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设计了一条在国家主导和控制下,由下到上逐级尚同一义,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行动进而形成和维护政治秩序的路径。
-
论墨子“尚贤”、“尚同”用人观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马宁奇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 “尚同” 用人观
-
描述:"尚贤"和"尚同"是墨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选贤"、"用贤"是"尚贤"、"尚同"思想的核心,其以"才"、"德"、"劳"、"功"为尺度,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标准,坚持"贤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坚持"德、才、行"有机统一的用人原则。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兼爱”与“仁爱”、“博爱”:论墨家“兼爱”伦理的现代文化价值
-
作者:
胡激 来源:苏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仁爱 博爱
-
描述:本文通过对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基督教的“博爱”的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是以“爱人”为共同的伦理内容的,但在道德动机上,基督教的“爱人”是为神(上帝),儒家的“爱人”仅仅是为人的尊严,墨家的“爱人”则是为人的利益。以“天志”形式表现出来的墨家“兼爱”伦理与基督教伦理有一致性,因为它们在形式上都具有凌驾于一切人的利益之上的超越性。如果说市场经济事实上为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有形可见的“物质桥梁”的话,那末,墨家的“兼爱”伦理也许对建立与这个“物质桥梁”相适应的“精神桥梁”具有比儒家的“仁爱”伦理更加积极的意义,因为墨家的“兼爱”伦理与基督教的“博爱”伦理具有相似的神学基础,它们之间更容易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彼此开展互相对话和思想沟通的共同文化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