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兼爱,博爱:种爱人观的比较认识
作者: 王玲  来源: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博爱 
描述:儒家、墨家、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尽管有其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文化意蕴及伦理精神,但是“爱人”却是者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比较研究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以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儒家
从《墨子·兼爱(下)》种译本分析看典籍英译
作者: 吴丹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典籍英译  文义层面  文化层面  文风层面 
描述:受到重视。文章从《墨子.兼爱(下)》(节选)入手,从文义层面,文化层面,文风层面对其现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讨论典籍英译的特征和应对策略。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来关注《墨子》英译研究。
道爱、仁爱、兼爱——道、儒、墨家爱观之比较
作者: 罗亮梅 朱旺力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道爱  仁爱  兼爱  道家  儒家  墨家 
描述:“爱”是先秦道、儒、墨家共同拥有的伦理思想,但由于家对人之生命、社会生命、宇宙生命理想的不尽相 同,以及其所立的政治立场不同,从而使其“爱”现在理论说明和实践践履上体现出不同内涵的“爱”,姑且叫他们“道 爱”、“仁爱”、“兼爱”。
《墨子》的非攻主张及其对禹征苗的叙事
作者: 刘洋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非攻  禹征三苗  文学演绎 
描述:"禹征苗"是发生在上古时期的一次著名事件。墨子充分利用古代文献,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适当的文学演绎,将一场不同部族文化之间的武装冲突,表述成为文明征服野蛮的"正义之战",最终塑造出了一位符合墨家
从《尚贤》看“墨子十论”上、中、下篇文献的关系
作者: 陈睿  来源:哲学评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尚贤  地域文化  逻辑  时间 
描述:“墨子十论”记述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在《墨子》一书中各有上、中、下篇;但对于“篇文献的来历”这一问题,学者们却莫衷一是.本文首先介绍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然后以《尚贤》作为范例,详细分析篇文献
从“不尚贤”到“无不治”:《老子》第章新解
作者: 林榕杰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老子》  圣人  民  无知  无欲 
描述:研究《老子》通行本第章对掌握老子政治思想及其圣人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常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全章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圣人之治"的核心。该章阐述"圣人之治",始于"不尚贤",终于"无不治"。"不尚
尚贤、节用、兼爱——墨翟平民政治的个支撑点
作者: 周山  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翟  尚贤  节用  兼爱  平民政治 
描述:墨翟是一位从工肆走上学术舞台的思想家、"显学"领袖。他的充满平民政治色彩的思想体系中,有个基本的支撑点:"尚贤"、"节用"、"兼爱"。"尚贤"联接"尚同",为其政治纲领;"节用"联接"节葬"、"非
《墨子·兼爱》(下)的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王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操控理论  《墨子·兼爱》  翻译对比研究 
描述:(2006)的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本还原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旨在挖掘英译本中隐藏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者等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首先综述了《墨子》英译本及其相关研究,指出该
为爱正名:墨子“兼爱”思想之
作者: 徐蕴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思想  墨子  正名  先秦思想家  兼相爱  交相利  平等  主张 
描述:爱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感情。先秦思想家墨子主张兼爱,基本表述为“兼相爱,交相利”,以平等爱人为其普遍涵义,还内含互利之意,而终以爱为旨归,其实可依次划分为互利、平等、爱个从低至高的层次。
爱与平等:墨子“兼爱”思想之
作者: 徐蕴  来源:青年文学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平等  爱 
描述:"兼爱"可从互利、平等、爱层次来理解,而尤以平等为其思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