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孔子“仁爱”与墨子“兼爱”之异同分析
-
作者:
韦先良 王贵 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仁爱 墨子 兼爱
-
描述:,反对私利,都注重践行。对孔墨的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如何做到真正爱人,如何修身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从《墨子·兼爱(下)》三种译本分析看典籍英译
-
作者:
吴丹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典籍英译 文义层面 文化层面 文风层面
-
描述:受到重视。文章从《墨子.兼爱(下)》(节选)入手,从文义层面,文化层面,文风层面对其现有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讨论典籍英译的特征和应对策略。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来关注《墨子》英译研究。
-
对“兼爱”概念的逻辑分析
-
作者:
周志荣 来源:清华大学哲学系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兼爱 爱人 关系
-
描述:“人人相爱”的基础上对其相关性质进行了重新分析。“兼爱”与“博爱”并不等同,前者包含后者于其中;在“被爱者”的范围上,“兼爱”还优越于儒家“仁爱”。这些分析的结果显然与以往的流行看法颇为不同。而这些新认识对于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长期以来备受冷落的墨家哲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
从深度翻译的视角对比分析《墨子》六部英译本——以“兼爱(上、中、下)”的英译为例
-
作者:
邓春 来源:外语教育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深度翻译 英译本 对比分析
-
描述:在《墨子》为数不多的英译本中,本文选取6部重要译本(包括3部全译本和3部选译本),从深度翻译的文化视角出发,从宏观(译本的整体成书体例)和微观(哲学术语、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两方面对比分析
-
对墨家"兼爱"概念的逻辑分析
-
作者:
周志荣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爱人 关系
-
描述:"兼爱"概念历来颇多争议.这大抵是由于对该概念的内涵理解不一所致.准确理解其内涵是解决争议的关键."兼爱"概念的内涵,即"人人相爱"."兼爱"与"博爱"并不等同,前者包含后者于其中;在"被爱者"的范围上,"兼爱"还优越于儒家"仁爱".
-
仁爱,兼爱,博爱:三种爱人观的比较认识
-
作者:
王玲 来源: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博爱
-
描述:公正之间关系的架构是有区别的。 分析三种爱人观的人性论基础和道德起源可以看出,仁爱是一种出自人的善良本性的行为,仁爱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情感性的;墨子从现实功利出发谈人性问题,兼爱思想在本质上是以利为本
-
墨家兼爱思想及其可行性的逻辑分析
-
作者:
杨武金 刘婷婷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内涵 外延 可行
-
描述:"兼爱"是墨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重要主张,为的是在春秋战国的动乱时期求得天下和谐,它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墨子的"兼爱"具有与儒家的"仁爱"和西方的"博爱"所不同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让
-
人工净化系统对尚贤湖水质变化分析与建议
-
作者:
唐堂 王硕 王燕 罗国兵 高菊芬 李激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工湖 总氮 总磷 人工净化系统 富营养化
-
描述:尚贤湖位于无锡市新城区,是典型的封闭型人工湖泊,采用人工净化系统投入运行以维持改善湖水水质。根据近30个月湖水总氮、总磷监测分析,结合雨水和自然蒸发对尚贤湖水质的影响,研究人工净化系统对湖水总氮、总
-
以《理水》、《非攻》为例对《故事新编》核心脉络心得分析与探讨
-
作者:
金银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非攻》 《理水》 文艺真实律 油滑
-
描述:《故事新编》是在鲁迅研究中争议较大的一部短片小说集,多侧重于从社会价值评判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基于此,以《理水》、《非攻》为例,分析《故事新编》的整体思想性和艺术性,以期进一步拓展《故事新编》的研究领域,丰富研究内容。
-
墨子兼爱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小天使(语数英初二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原文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天下之人皆不能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