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看中国“和文化”的底蕴和意义
作者: 何芳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兼爱”  “和文化”  维护和平 
描述: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合理性探讨中国“和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分析其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脊梁-《理水》的禹和《非攻》的墨翟的形象在鲁迅小说中的地位
作者: 李希凡  来源:柳泉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中国的脊梁-《理水》的禹和《非攻》的墨翟的形象在鲁迅小说中的地位
刍议中国墨家的“尚贤”思想及其当代启迪:基于《墨子》的文本研究
作者: 王学荣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墨家  “尚贤”思想 
描述:“尚贤”是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墨家认为“尚贤”乃“为政之本”,倡导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主张选用贤人要量能而用等等。墨家这些睿智的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墨家选贤举能、任人唯贤的思想对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尚贤”与“用才”:中国古代的人才观
作者: 祁志祥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事能  惜才  用才  历史  意义 
描述:文章回顾了中国古代在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方面的政治实践、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总结了中国古代人才观中值得今天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不仅为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人才战略提供了历史注脚,而且为当下各层各级的人才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从理念到制度:中国古代的“尚贤”实践
作者: 卢向国  来源:紫光阁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中国  古代  实践  传统政治  贤人 
描述:贤,在中国古代有两层含义:其一,优秀的品德;其二,卓越的才能。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人,便是贤人。“尚贤”,就是崇尚贤人。从一定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治就是一种“尚贤”政治。
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作者: 钟晓明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墨子“尚同”思想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 王维国  来源:山东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  和谐社会  墨子  尚同 
描述:其现实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的现状给这位出身平民的先哲以最好的现实感悟,他想救人民于水火,却又不得不求助于统治阶级的矛盾心理,促成他一系列思想产生。无独有偶,时光跨入21世纪
利人尚贤赏罚兼听——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摘要
作者: 党乐群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利人  欧阳修  我国古代  诸葛亮  管理者  墨子  韩非子  左传  论语 
描述:宋代学者欧阳修说:“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搞管理,不仅要有“忧勤之心”、“纳谏之明”,而且要懂得“致治之要”,有“力行之果断”;不然反会使“事愈乖”、“听愈惑”,闹出乱子。怎么才能“致治”?我国古代论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了系统的管理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理论的要点,是否可以归纳为:以“利人”为目标、“尚贤”为根本,“赏罚”为重要手段,“兼听”为决策、沟通的重要原则。
墨家学说体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关于墨家的立说根据、核心思想和价值原则
作者: 王承略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天意  兼爱  义利 
描述:墨家学说体系的构成,主要有治国的"十论"和科学、逻辑三部分."十论"是学说的精华.由于墨家相信天(上帝)和鬼神的真确存在,所以将其学说体系自觉地建立在了天意的基础之上."十论"当中,以兼爱为核心,其他各论则是兼爱的引申和展开.同时,墨家认为天意就是兼爱,就是利人,就是义,就是仁,最终用"天下之利",填充了政论、科学、逻辑循环的中间区域,将三者连为一体.墨家把学说的目的归结为利人,而且是利天下大多数的人,使得其学说体系在人文理性上的落后和迷信的一面显得相对淡薄,而在整体上更多地表现为人民性、合理性和进步性.
墨子思想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价值思考——以“兼爱”“节用”和“非命”为例
作者: 何艳 马立智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和谐高校  价值 
描述:墨子思想当中的“兼爱”伦理因其对等互报的原则和赏善罚恶的机制,有助于建立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节用”的经济思想因其在消除差距、维护普通平民利益的作用而突显了其对高校当下的消费模式的警示和榜样价值,“非命”思想的当代内涵对于帮助我国高校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信仰体系也是颇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