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对礼乐传统的反思:兼论儒墨对礼乐态度的异同
-
作者:
吴默闻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礼 反思 儒家 比较
-
描述:了包括"非乐""节葬"等主张在内的节礼思想。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春秋时期,儒墨两家同样出于现实关怀而反思礼,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儒家力主"克己复礼",回复西周礼乐之大统;墨家则反对一切繁文缛节,主张"背周从夏",走上了"节礼"的道路。
-
墨子是先秦“新儒家”论:从墨子“非儒”看儒墨关系
-
作者:
刘绪义 来源:云梦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哲学 择务而从事 新儒学
-
描述:如果根据确立学派的两个条件(一是思想者自称,一是基准概念和观念),墨子并没有建立一个所谓的墨学,墨子和孔子一样并没有创立学派的意图。墨子和孔子的基本精神是相似的,并坚持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因此,不存在在儒学一尊之际,墨学却消亡了这一说法。研究墨子哲学,首要的当然是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区分孔子与儒学,确切地把握孔子与墨子的哲学精神,同时回到诸子发生的历史境域。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墨子哲学实际上是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哲学精神。墨子非儒,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化和庸俗化,坚持的是孔子的正道,因而,墨子所开创的墨学本质上是一种新儒学。
-
从孔子、墨子宗教信仰看儒墨学说的区别
-
作者:
高深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宗教信仰 差异
-
描述:墨子宗教信仰的差异决定了儒墨学说的本质区别。"礼"教是孔子为当时混乱社会开出的一剂药方,然而"本于天"的"礼"却在"子不语怪、力、乱、神"中割断了与"天"的联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孔子由"畏天命
-
从墨子非儒与孟子、荀子辟墨看儒墨关系
-
作者:
高晶 来源:辽宁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孟子 荀子 儒家 墨家
-
描述:儒家与墨家是中国哲学中具有影响的两家。先秦时期,儒家与墨家被称为显学,都以救世济民为己任。从墨子非儒起,再到孟子与荀子批驳墨,两家一直以儒墨相非的姿态共存。从表象上看,儒与墨相非,但从义理上看,儒墨
-
从墨家“十论”透视儒墨前期政治思想之异同
-
作者:
蒋开天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春秋 百家争鸣
-
描述: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本身存在着承继与对峙的关系。墨家"十论"构成了墨家政治思想的主体,既包括墨家的宇宙观、伦理观,又包括墨家的政治思想及具体实现措施,为其政治思想服务。以墨家"十论"为出发点,剖析儒墨
-
试论墨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兼及儒墨两家思想比较
-
作者:
李文君 彭又双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当代意义 墨家思想 孔子 梁启超 五四运动 认识论 儒墨 论语 《吕氏春秋》
-
描述:试论墨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兼及儒墨两家思想比较
-
墨学的和谐思想探源:兼及儒墨和谐价值观的分殊与融通
-
作者:
杨昶 王允中 来源:学习与实践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和谐思想 儒家 法先王 兼相爱交相利 四行
-
描述:先秦时期,学派林立,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导引出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儒、墨、道、法作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曾一度相激相荡,互辩互难,跌宕起伏。《墨子》为墨家学说精华所萃,儒、墨在和谐价值观诸层面上既有分殊亦有融通。墨学之和谐思想烙上了“法先王”的深刻印记,“兼相爱,交相利”是其和谐思想的核心价值,“四行”则是墨家和谐思想所推崇的修养准则。然秦汉以后,儒学独尊,道、法两家彰而不显,墨学则沉沦消失,几成绝学。迨至清乾嘉而后,墨家著作始有学者整理,民国时期墨学再度为世所垂注。方今世人正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无疑可为之提供有利的精神资源。我们从墨家学说的“兼爱”、“交利”、“利人”、“利天”、“尚贤使能”、“强本节用”、“兴利除害”、“非攻”等观念里,当可获得有益的启示。
-
论墨子的伦理观(兼论儒墨伦理思想的异同)
-
作者:
孙实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论墨子的伦理观(兼论儒墨伦理思想的异同)
-
墨子“义”概念探析——从儒墨义利之辨角度审视
-
作者:
毕明良 来源:江淮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利之辨 义 利 行为准则 墨子
-
描述:墨子的“义”是一种外在强加给人的是非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使人“为义”、“行义”靠的是赏罚,诉诸人的自利之心。与儒家义利之辨强调以“义”为行为准则相似,墨家也主张以“义”为行为准则,但其“义”的内涵却是“利”,终不免归于“私利”,墨学也终不免导人以私利为行为准则。孟子义利之辨在学术争辩方面针对的乃是墨家学说。
-
[0图]民国丛书 第4编 5 哲学宗教类 儒墨之异同、墨子学案、墨子大义述、墨学源流
-
作者:
杨大膺 郎擎霄 梁启超 来源:上海:上海书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民国丛书 第4编 5 哲学宗教类 儒墨之异同、墨子学案、墨子大义述、墨学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