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与亚里士多德演绎逻辑比较
作者: 陈克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因明与亚里士多德逻辑这三大古典逻辑的比较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章士剑、潭戒甫、沈有鼎等学者都曾倡导并亲自做过这项工作。以往的比较研究多是就演绎而论,而且主要是对演绎
试论因明、和西方逻辑传统非演绎推理之异同
作者: 赵凤珠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古代、古希腊的逻辑古代世界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从各种逻辑思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辨别三个传统的,从共性中寻找规律,从个性中发现特点,对于发展逻辑学是有益的。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从各自逻辑体系的自身发展中,以西方形式逻辑为参照,从探讨各
大智若愚兴 --兼论“宁……,不……”式蕴含的逻辑特征
作者: 张振台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大智若愚兴 --兼论“宁……,不……”式蕴含的逻辑特征
论在墨经校释中的重要地位:以论题“倍”为例
作者: 樊国萍  来源:大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经  墨经校释 
描述:,依据论《节用》、《辞过》篇对经文进行诠释,并分析常规诠释法的局限以及论对此局限的有效克服,藉此说明论在墨经校释中的重要地位。
“仁爱”与“兼爱”的
作者: 李军 周平会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孔子  墨子 
描述:針對春秋戰國時期混亂的社會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仁愛”與“兼愛”的對立並不在於“愛有差等”和“無差別之愛”,相反,在這一點上,他們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於:前者從人之為人的道德理性尋找理論的依據,而後者把目光投向了經驗世界的“實利”,前者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後者主張“己所欲,施於人”,前者體現了主體間的尊重與平等,後者常常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
作者: 关兴丽  来源:逻辑研究专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50年代西方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创立,60、70年代塞尔、格赖斯等人修改和发展的关于语言的理论。奥斯汀揭示了语言的多功能性,纠正了以往哲学家以描述为语言的首要乃至唯一功能的简单化的观点,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言语行为理论,即
论先秦墨家对古代归纳方法(逻辑)作出的贡献
作者: 周云之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归纳方法  演绎方法  逻辑  古代  墨家  先秦  认识阶段  事物本质 
描述: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中,对简单归纳方法的应用一般是先于演绎方法的,至少也是和演绎方法同时被应用的。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一般总是由具体的感觉上升为抽象的理性,在感性认识阶段,往往只有对个别事物的具体了解和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才能上升到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需要通过归纳法进入对同类事物本质的认识。有了对事物本质或类的本质的理性认识,才能进入由一般达到具体的演绎认识阶段。尽管在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总是交叉进行、不可截然分开的,因此人们对归纳方法的应用决不会晚于演绎的方法。但是,归纳(特别是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人们所自觉的理解和认识,却又总是比演绎方法更难、更晚。
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
作者: 关兴丽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50年代西方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创立,60、70年代塞尔、格赖斯等人修改和发展的关于语言的理论。奥斯汀揭示了语言的多功能性,纠正了以往哲学家以描述为语言的首要乃至唯一功能的简单化的观点,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言语行为理论,即
从现代逻辑的语言层次观看《墨经逻辑
作者: 杨武金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对象语言  元语言  《墨经》逻辑 
描述:墨经》中没有应用对象语言来表示的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 ,而只有应用典型的具体推理来体现的推理方式 ,但《墨经》中却有不少应用元语言来表述的逻辑规律 ,虽然这些是不够精确的 ,但表明《墨经》中的逻辑已经开始进入形式逻辑的阶段
墨经逻辑:文本整理与研究
作者: 杨武金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辩  文本  逻辑 
描述:墨经逻辑思想的考察,离不开对墨经文本的整理和研究。西晋鲁胜《注叙》至今仍然为阅读《墨经》文本的重要参考。《道藏》本为目前可见的《墨经》最原始版本。从乾嘉学派开始,《墨经》的文本整理和研究一直在向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122 123 12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