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利本”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质、结构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张传燧 王素月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育  实质  结构  价值 
描述: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以利为中心的三层次道德教育思想:第一层是道德教育底线,坚决反对杀彼以利我、亏人以自利;第二层是兼相爱,交相利,既可利人也可利己,并将其作为
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新探
作者: 刘丽琴  来源:教育与职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职业教育  现代价值 
描述: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特别在职业教育上更是有着精妙独到的见解。文章对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探究,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理念,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墨家节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作者: 许静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俭思想  消费  当代大学生 
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然而节俭依然不失为一种美德.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节俭思想在传统节俭思想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为数不少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现象,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教育价值.
“墨学”映射出的现代教育实践价值
作者: 杨潇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  墨学  实践价值  映射  “有教无类”  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人人平等 
描述:一、墨学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的对象 墨学不仅愿意教育王侯将相,而且还把匹夫庶民当作教育对象,他提倡教育面前应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而孔子则一直主张有教无类的原则,然而他收弟子的条件是比较苛刻
略论《墨子》的文学价值
作者: 赵军  来源: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文学  价值 
描述:<基子》是我国先秦诸子学说中的代表性理论著述之一,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但是由 , 于它语言质朴,文条较少,其文学价值往往为人们所忽略。笔者拟对此做初步探讨。
墨子的现代价值
作者: 王赞源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志  非攻  现代价值  诸子思想  功利主义  越王  交相利  知识分子  公输 
描述:研究诸子思想,有几个层面可以注意:第一,诸子的思想内容;第二,诸子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第三,诸子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助益。第二项属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范围,那是历史的意义。第三项关系到现代人的生活,是现代的价值。 本文要探索墨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提出比较重要的几点逐一讨论。
墨子价值哲学
作者: 易宪容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价值哲学  交相利  天志  哲学本质  精神武器  尚贤  《墨子》  社会价值  耕柱  七患 
描述:,呈现问题及展开问题.(《知识与价值》序)墨家为先秦显学,对其价值哲学的探讨与辨析,亦能凸现中国哲学精神之特征.本文以墨子价值哲学为中心,探讨其内在根据,基本意蕴及实现之途径,以便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点精神武器.
墨子的现代价值
作者: 王赞源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志  非攻  现代价值  诸子思想  功利主义  越王  交相利  知识分子  公输 
描述:研究诸子思想,有几个层面可以注意:第一,诸子的思想内容;第二,诸子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第三,诸子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助益。第二项属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范围,那是历史的意义。第三项关系到现代人的生活,是现代的价值。 本文要探索墨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提出比较重要的几点逐一讨论。
墨子》的文学价值
作者: 李梅娟  来源:兰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文学价值 
描述: 论述《墨子》在先秦散文特别是论说文体裁上的开创性。首先《墨子》确立了论说文论辩说理的基本理论。其次《墨子》开创了论说类文章的说理方法和基本体例。 第二章 论述《墨子》在我国先秦寓言史上的开拓价值
浅谈墨子教育理论及教育原则
作者: 常庆  来源:西江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理论  教育原则教育方法 
描述: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其学说与儒家学说同为战国时代的显学。而他的教育思想是其整个学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创立了“教育救世论”、“人性所染论”等教育理论,“因材施教、因人而育”、“上说下教,遍从人而说之”、“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