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兼论《》三派
作者: 沈有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我在去年写了《的评价问题》一文,(《哲学研究》一九七八年第六期)有一位同志对我的论文提出批评意见。其中有一部分和我的原意并无冲突,如认为现今流行的《公孙龙子》并非字字出于晋人伪造,并且多多少少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公孙龙的思想等等。《列子》和《古文尚书》的许多内容也不是晋人凭空捏造得
公孙龙子》与《墨经》:一种比较分析
作者: 曾祥云  来源:湖湘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公孙龙子》  《墨经》  名学  比较 
描述: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
》的教育思想
作者: 陈荣波  来源:东海哲学研究集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谈辩  说书  从事  六育  学  为知  尊  诺  诽  悖 
描述:更真有特色{》教育思想摘要分述如 下1. r 学」之重要性{》认为「学」之目的在於得正智。有 了正智,才能破邪见,明真理。2.教学并重{错的认为教学是指 导者与学习者间互动的共同
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作者: 杜音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哲学  正名  公孙龙  后期墨家 
描述:在先秦儒、道、名、、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
》的科学思想
作者: 陈荣波  来源:东海哲学研究集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的科学思想
论《》中的反诡辩思想
作者: 李卒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  诡辩  逻辑学  应该  斗争  正确  经典  思潮  黑白  论辩 
描述:诡辩通常指似是而非颠倒黑白的论辩。它是逻辑的对立物,但又从反面刺激逻辑学的发展。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经典之作的《》六篇,从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在总结了怎样与战国时期各种诡辩思潮作斗争的经验
论《》中的反诡辩思想
作者: 李卒  来源:警察科学(广州)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  逻辑  思想  中国  战国时代 
描述:论《》中的反诡辩思想
沈有鼎思想述评
作者: 尹刚  来源:南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沈有鼎思想述评
《墨经》与《正名》篇中的正名思想比较
作者: 沈桂丽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墨经》  荀子  《正名》  正名观 
描述:比较墨家的《墨经》与荀子的《正名》篇中的正名思想,指出荀子《正名》篇中的正名思想是对《墨经》正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更全面、更系统化、更理论化的正名观。
思想何以应用于法律适用
作者: 孙江潮 张太洲  来源:法制与社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  法律逻辑  法律适用 
描述:言推理,谈类故;而法学也说推理,要类故。需要逻辑,法学也需要逻辑。而且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法学进程就会发现,各国在移植或承受法律制度时,往往只是将其制度及其原理通过本国思想相融合。本文从此出发,探讨我国传统思维——逻辑在法律中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