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大爱,兼爱天下
作者: 包利民  来源:读书文摘(经典)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学说的观点,首先是“兼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总纲,将一切都置于这种大爱之下,才会有随后种种美好梦想的诞生。
论召思想与墨家学说的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梁绍辉  来源:廉政文化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墨  召公思想  墨家学说  现实意义 
描述:也,不足为墨",实则都发端周初。孔子发扬当时当政的周公政治思想,形成以尊王攘夷、使民治民为主体的儒家学说,构成了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官方哲学。墨子发扬其时虽为三之一,但鲜为人知的召为政思想,形成以兼爱非
[0图]兼爱天下 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贺更行  来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前420)  墨翟(前480  研究  伦理思想 
描述:本书探赜索隐,钩沉致远,深入梳理了墨子的伦理思想,把“兼爱”定位为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把“义”定位为墨子伦理思想的道德原则,并以“兼爱”为主线,全面分析了墨子的经济、政治和宗教伦理等。
[0图]兼爱天下 《墨子》一日一语
作者: 施炎平  来源: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墨家  墨子 
描述:精选《墨子》的重要思想文句,以现代社会深入思考的视角解读。以“墨子文化”为整体概念,墨子之学被视为“役夫之道”,皆因墨子出身于下层,本人又是个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一生的行事、工、士、侠的三位一体,表达他身份特点和人格气质。解读之,领悟墨家内在意蕴和思想的精义。
胸怀天下 心系苍生:论墨子的忧患意识
作者: 陈富志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忧患意识  双重身份  双重视角 
描述:本文主要讨论了墨子的忧患意识,认为墨子的忧患意识包含忧国、忧民、忧己三个层面,并对每种忧患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极具有时代的前瞻性;进一步指出墨子的忧患意识是墨子"兼爱"、"非攻"等核心思想产生的根源,并分析了墨子忧患意识产生的三个条件。
墨子“兴天下之利”的社会功利价值观
作者: 陈厚忠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天志  社会功利  非乐  功利思想  尚贤  天地之性  道德责任  墨家学派  天命论  七患 
描述: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功利.他把“兴天下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他的“兼爱”、“非攻”、“天志”、“非命”、“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
墨子利天下为之的造物设计思想
作者: 王铁飞 何亚玲  来源:艺术科技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反装饰思想  缘起  造物设计  墨子  功能主义 
描述:重视实际效益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贯穿于农具和兵器的设计过程之中,并经受住考验。墨家强调“实用”的造物思想和“利天下为之”的制造实践无论从反思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其社会现实需要来讲都是有意义的。功能最大
平等互助,兼爱天下:《墨子》简说
作者: 江大林  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墨子》  平等  简说  阶级社会  兼相爱  “仁”  主张 
描述:我该知道的《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张之亮:兼爱非攻,行走天下
作者: 胡正东  来源:电影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慌心假期》  电影  固执  兼爱  非攻 
描述:犹记当年初看张之亮《笼民》的感觉,悲怆郁积,没到破堤而出却已化成隐隐的忧伤与惆怅,走遍全身。于是关注他其后的每一部作品《飞越黄昏》、《自梳》、《流星语》、《慌心假期》、《等着你回来》和今天的大片《墨攻》。《墨攻》之后,张之亮筹备新片《肩上的蝴蝶》,相见北京,让我觉得这个敦厚的顺德男人的内心,对弱小者竟有如此柔软多褶的复杂情怀,而外表文弱随和的他,骨子里其实是固执的,但这种固执倒不如说是一种固守,一种坚忍,对自己、对电影、对身边的人,而且这么多年来未曾改变。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谈墨子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
作者: 王洪亮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兼爱”  “兼士”  功利主义 
描述:平民出身的墨翟,从“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出发。提出通过教育培养“兼士”“贤士”.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提出了“素丝说”的人性假设;明确了“厚乎德性”“博乎道术”的人才标准;强调了重实用、轻文饰,重自然科学、轻“礼”“乐”之教的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