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西方汉学家葛瑞汉《墨子》研究述评:以墨子十论为重心
-
作者:
蔡莹莹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葛瑞汉(A.C.Graham) 墨子十论 墨分为三
-
描述:问题与《天志》诸篇关系;其二,《非命》诸篇之错简问题;其三,导致三派分歧的主题研究三大主题,逐一述评葛氏之研究成果,并参照相关文献,检讨其得失所在;本文第三部分则略论葛氏提出的墨家分派及其"十论"研究的效用与限制;最后则说明中、西学界治学方法、风格之异同,而吾人若能两者并参,截长补短,则必能双赢。
-
节用与节欲:西方比较视野中的墨子“节用”
-
作者:
张秀玉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 节欲论 墨子 西尼尔
-
描述:墨子"节用"在经济理论上可比拟于西尼尔的"节欲论",但与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在内部缺乏有效的动力和约束条件。因此,墨子"节用"只能"俭而难遵"。而从制度变迁所需具备的三要素角度看,它也仅具备其中一个,所以,墨子"节用"最终只能沦为一个口号。
-
墨子游鲁齐越宋卫楚考
-
作者:
郑杰文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游鲁齐越宋卫楚 创立学说 非攻止战 老死鲁阳
-
描述:墨子在鲁国自创学说,曾与多人辩论;然后曾至齐、越、宋、卫、楚等地游说,宣传“非攻”等思想主张。墨子晚年游说楚之鲁阳文君,止其攻郑,并老死于楚之鲁阳。
-
《墨子》古本“目录”及佚篇考说
-
作者:
王长民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目录 《汉书·艺文志》 佚篇 考说
-
描述:《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
-
墨学复兴的里程碑——《墨子大全》付梓问世
-
作者:
史奉永 刘玉明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2004年9月 国际研讨会 里程 第六届 首发式 任继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著名学者 编纂 人民大会堂 主编
-
描述:共100册,210种,如实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来墨学大系状况:即明代以前,多为不同版本的《墨子》原著;明清开始涉及《墨子》章句的诠释;“五四”以后,逐步开展墨学研究。对于明清以来历代墨学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诸如王念孙、毕沅、孙诒让、梁启超、曹耀湘、谭戒甫等的评论、注
-
墨子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
作者:
鹿建柱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音乐美学 经济学说 政治思想 相互关系
-
描述:墨子是小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代表,却是一位卓越人物。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强国谋略、治世之法对后世影响至深,他所提出的以“兼爱、非命”为中心思想体系的学说可与儒家学说“仁义、礼乐”相媲美。墨子的音乐
-
墨子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及启示
-
作者:
刘海鹏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科学技术教育 启示
-
描述: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他有很多伟大的科学论述和技术发明,又有不同于先秦其他诸子的教育理念。分析、研究墨子的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科技教育工作有良多的启发意义。
-
论墨子功利思想主导下的修辞观
-
作者:
丁秀菊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功利思想 修辞观 “先质后文”
-
描述:作为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非常崇尚实用和功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一切行为的标准。墨子这种功利思想,对其语言观、修辞观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墨子认为,言谈辩说具有强大的社会功用,人们要重视辩说
-
清华简《系年》与墨子行年问题试论
-
作者:
熊贤品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清华简 系年 墨子 行年
-
描述:清华简《系年》中两处记载有助于墨子行年问题的探讨,其一,年代在三晋攻齐(公元前403年)之前“陈子牛之祸”,可与《墨子·鲁问》的相关记载相联系,由此可推断墨子在公元前403年之前几年仍然存世;其二
-
文化互释语境下的墨子耶稣伦理观比较
-
作者:
杨育华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耶稣 伦理功能 互释 根源性精神
-
描述:。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和耶稣的“博爱、公义、超越”等伦理思想当属此类现象。前者以人为核心,后者以神为本源。尽管其核心点不同,但社会伦理功能的实践指向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种互释绝非单向攀援和比附,也非各说自话,各弹自调,而是籍此寻找人性伦理道德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