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家科学理性的形成及其中绝
-
作者:
丁为祥 文光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科学理性 对象理性 宗教意识
-
描述:对于墨家的科学理性及其形成,人们往往采取认识论的途径,直接诉之于其经验、逻辑或生活实用的说明。本文根据价值理性的定向与统摄作用,认为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墨家的宗教意识撑开了其人文关怀与经验认知之间的张力
-
墨家"兼爱"观折射的科学理性困境
-
作者:
殷默 来源:当代小说·新诗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兼爱 科学理性 矛盾论 两难命题
-
描述:对于墨家科学理性,往往是从其在物理等方面的科学成果去认识,而把墨家的中绝归结于小生产者的思想并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从而无法和儒道并称显学.本文认为,墨家的兼爱观中体现的绝对科学理性精神所导致的思想体系上的缺陷才是导致墨家中绝的根本原因.
-
先秦儒家和墨家哲学思想之异
-
作者:
牛凤婷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正名 兼爱
-
描述: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哲学思想丰富多彩,对中国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哲学思想的评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两家的相互批判中来谈儒墨哲学思想的不同.
-
墨家谈辩原则中的语用学思想
-
作者:
关兴丽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语用学 墨家辩学原则 谈说 论辩
-
描述:墨家辩学的谈辩原则中包含着丰富的语用学思想。谈辩包括谈说和论辩,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墨家辩学的原则。作者认为谈说的原则与西方的“合作原则”有相似之处,但论辩的原则则为墨家所独有,同时也阐述了墨家谈辩原则的意义。
-
墨家辩学的论辩原则思想初探
-
作者:
田立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先秦墨家的语言逻辑思想,他们自称之为“辩学”。辩学考察的对象是以立辞为核心的论辩活动。论辩以立辞的过程是参与论辩的双方使用语言表达思想与交流思想的过程。为了保证表达与交际的确当性,墨家在其辩学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论辩立辞的
-
墨家兼爱原则与韦伯"邻人共同体"
-
作者:
刘刚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邻人共同体 墨家 兼爱原则
-
描述:墨家兼爱原则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殊的伦理传统.从马克斯·韦伯的"邻人共同体"理论观照墨家伦理思想,可以看出兼爱原则是对传统社会邻人援助伦理的改造与提升,是墨家对地缘结合的社会建立伦理秩序的一次尝试
-
墨子《非攻》军事伦理原则探析
-
作者:
黄蔼 来源:湘潮(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军事伦理 基本原则
-
描述:墨子的《非攻》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军事伦理思想。墨翟不是简单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非攻",却不反对"非战";他支持"出诛",更讲究"备守"。从其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他的军事思想是以"兴利除害"基本道德原则为指导,以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社会永久和平发展为目标而提出的军政方针。
-
墨子的救世學説:實踐理性主義的價值外現
-
作者:
何錫光 来源:诸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救世 諸子百家 天志 交相利 行義 王公大人 政治生活 萬民 子中 武王
-
描述:墨子生當戰國之初,社會劇烈動蕩,社會力量新舊交争,舊秩序體系崩潰,新規範亟須構建;諸侯力争,詐僞相尚,戰争和統治者的貪欲使社會,特别是社會下層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難。同時,諸侯的紛争和舊權威的跌落又使社會思想充分發育,諸子百家紛紛據其對社會各種問題的認識,著書立説,發表見解,闡明態度,以致形成了百家争鳴的局面。墨子是諸子中較早的一家,他依據自己對社會獨到、深刻、全面的看法,以社會主體的姿態,代表社會的整體利益,建立了以救世爲旨歸的學説體系。
-
求真循法与理性——《墨经》科学精神今诠
-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科学精神 求真 循法 理性
-
描述:《墨经》科学精神互有关联三个要点:“摹略万物之然”的实证原则,“所若而然”的方法思想和“巧传则求其故”的理论意识,实质是求真、循法和理性。弘扬《墨经》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质,发展先进文化。
-
墨子社会思想的理性色彩与其"非乐"论的祛魅性质
-
作者:
徐可超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理性 "非乐"
-
描述:根据而被认定的"小生产者"出身,则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代独立的士阶层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即为未来社会勾画理想蓝图,并付诸实际;这一蓝图具有充分反宗法的理性色彩.墨子"非乐"属于"礼崩乐坏"时期的总体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