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 重实操 轻虚理
-
作者:
暂无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文/南坡 “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韩愈 班固《汉书·艺文志》谈到先秦诸子时,有所谓“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这十家,前六种是旧有,后四种是新增。纵横家见《淮南子·要略》,是外交游说之术;杂家,是百科全书派。战国晚期,派别融合,很多思想家,都是通人。农家,是重农派和农业技术混在一起。小说家,只是稗官野史、琐语丛谈。这四种都不是思想流派。 前六种,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六家指要》有谈到,但顺序不一样。西汉晚期,儒家最尊,其次是道家;当时盛行阴阳灾异,阴阳家也有一定地位。这是最主要的三家。法、名二家,属于刑名法术之学,秦代盛,汉代臭,几乎成为酷吏的符号与代名词,排在后面。墨家则销声匿迹(《史记》无传),最后归宿是神仙家(东汉有墨子派的神仙家)。 墨家的本初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是墨翟。但他到底是否姓“墨”,迄今还是存在有一些疑问的。“墨”在古代是一种刑罚的名字,《白虎通·五刑》:“墨者,墨其额也”,言墨乃刻其面额,涅之以墨,是一种黥罪。墨者,即黥面之刑徒也。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有(墨翟非姓墨墨为刑徒之称考)章,言:“墨家称墨,乃本道术,不由姓氏”,“呼之日墨者,犹其呼孔门以儒。盖儒之与墨,皆当时人物流品之一目,人生行业之一端耳。……墨者则直承其为墨,日人呼吾墨,吾则以为大圣夏禹之道也。……非夏禹之道,不足为墨;人以墨致讥,而彼转以墨自夸焉。”明白指出墨者乃一群力行大禹之道、以自苦为极的、有所为而为的苦修者。 站在儒家的对面 墨翟年青时即很有名,以思想家兼城防、军械发明制造者闻于列国(何炳棣语),追随者甚众,然皆“清庙之守”之徒(班固语,指居住茅屋、出身清苦的人)。他们代表的是下层普通劳动者的利益,这点与儒家一向维护旧贵族利益不同,因此他们不少主张皆与儒家对着来。例如儒家以“法周”相号召,墨子则自以其学说为“法夏”以抵制之(盖当时传说中之大禹,本有节俭勤苦之名,故墨子乐以此相号召)。儒家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墨家则强调人力的作用,认为社会的治乱安危,人民的饱暖饥寒,全在于人力:“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饱,不强必饥”;并强烈斥责儒家的天命观,说“命者,暴王所作”,是害民乱国的东西;王公大人相信有命,就必然“怠乎听狱治政”、“治官府”;农夫相信有命,就必然“怠乎耕稼树艺”;妇人相信有命,就必然“怠乎纺绩织红”;大家都相信有命,则天下“必乱”,而“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墨子》里并有(非儒篇),专门揭儒家的短。 但与儒家是单纯的思想及学术流派不同的,墨家除是思想学术团体外,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集团,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以“墨者之法”维系其团体力量),其领袖号称“巨子”,对墨徒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威,所有墨者都得服从巨子的指挥。《淮南子·泰族训》言:“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英雄不论出处 墨翟生平事迹,钱穆先生考订最详,说他如孔子一般,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讲自己的“兼爱”、“非攻”政治主张。相传他曾“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般”,制止楚国对宋国的进攻;尝“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惠王赐地给他,他却绝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但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则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他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与主张。 墨翟卒于何年不详。据钱穆、何炳棣二先生考证,墨翟晚年大都居于鲁阳,为楚国封君阳城君的座上客,主要任务是率领干练弟子为阳城君“守国”。之后继任巨子为孟胜、田襄子,腹黄享(左“黄”右“享”),但孟胜之时,墨家已出现分化,有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互称“别墨”。且渐趋萎顿,到秦始皇诗书百家之禁时,墨家已销声敛迹,湮没无闻者久,只剩下一些传说了。其兴盛不过百余年。
-
墨子的“义”及其管理伦理
-
作者:
黄森荣 来源:求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义” 伦理道德 管理思想
-
描述:“义”是中国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之一 ,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孔孟儒学宣扬“仁义”学说的结果。其实是墨子出于建立一种稳定的社会管理秩序的需要 ,以及出于对孔子“仁”的管理伦理思想进行扩充和完善的目的 ,使“义”成为了他从伦理道德层面阐述其管理思想的一个范畴。由于他的大力鼓吹和宣扬 ,具有管理伦理内涵的“义”在当时思想理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先秦学者 (史称先秦诸子 )开始对“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从而使“义”在管理伦理方面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 ,成为了先秦管理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之后才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伦理道德观的
-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
作者:
沈诗意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实践价值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个学派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虽各不相同,却也不乏相互契合之处。不同学派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并在相互驳难、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受到对方学术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作为当时蜚声列国的显学之一,墨学对其他学派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探寻墨子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挖掘出墨子伦理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古为今用。最后,从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入手,探索其衰微的缘由,讨论墨子伦理思想复兴的启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哲学基础展开的。何谓“兼爱”?“兼爱”主要强调的是爱的范围的广泛,要“兼爱天下之人”(《天志》),爱的对象范围应是“天下之人”,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为何“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混乱动荡、诸侯之所以穷兵黩武,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提出“兼相爱”的同时,墨子还要求人们做到“交相利”。只有人人都做到了“交相利”,才能最终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而且墨子带领弟子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墨子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为救世而四处奔走,以致“腓无跋,胫无毛”,为了实现其社会理想,救万民百姓于水火,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克己修身”、“勇能兼备”、“非攻有义”、“救守有道”和“志功合一”五个方面。一是“克己修身”。主要内容是个人德性的锻炼和培养。在墨子德性谱系上由个人至家庭再到国家,正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修”是起点。二是“勇能兼备”。《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子讲求“任侠”的理想人格。三是“非攻有义”。墨子之所以提倡“兼爱”,无非是为了达到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那么,墨子当时面对的最大之“害”是什么呢?那就是常年连绵不绝的争霸战争。为了除此大害,墨子提出了著名的“非攻”说。四是“救守有道”。墨子并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为了实现其“兼爱”理想,达到“非攻”目的,积极探索战争防御之术,并将之付诸实践。五是“志功合一”。墨子既重视感性的经验及效果对于道德评估的价值,亦重视理性选择和善的动机的意义,强调要“合其志功而观”。然而,在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子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人们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墨子伦理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为日后墨学的衰落埋下伏笔。诚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超阶级的“兼爱”、“非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墨子不可能意识到思想体系的空想性。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墨子光辉的实践行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倡扬墨子之兼爱理想,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
墨子侠义伦理观研究
-
作者:
张颖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侠义 伦理 墨侠
-
描述:本论文旨在对墨子的总体思想进行思考,并从中提取其侠义伦理方面的思想。之所以选择墨子的侠义伦理思想作为研究主题,是因为墨家的侠客形象深入人心,并加之我国悠久深远的侠客文化传统似乎均发源于此。为使问题的目的明确,研究的重点围绕墨子的侠义伦理思想进行展开。关于墨子侠义伦理的思想研究,整篇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墨子侠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主要对研究墨子侠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索。哲学思想产生的背后必然和其所处的时代及他所接受的知识有着某种联系。在社会混乱现实与祈求和平的意愿之间有着一种精神的诉求,这种诉求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墨子选择的是积极地诉求,是积极地去面对现实,并以自己的行动尽可能地去改变现实的混乱局面。其次,阐析墨子侠义伦理观的主要内容。侠义中存有积极的成分,墨子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成分,并且把它们扩大化,升至到维护社会正义的层面。墨子以其倡导的“兼爱”、“贵义”思想为主导,提出了重诺守信、去私为公、惟义所行的侠义伦理观。再次,分析墨侠对先秦的影响。社会的不安定必定会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怀疑与忧虑,在选择沉默守候与站起来积极面对中,人们的心态有所不一。墨者是社会中积极的秩序维护者,一边守候民众,一边参与生死智慧较量。侠义行为是人们直接的感受,以至称呼他们为“侠”也是理所当然,他们的行为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论述墨子侠义观对后世的影响。侠义是墨者们倡导的,侠的形象及社会作用对于民众而言感受是最直接的,侠的行径与思想影响着过去与现在的人关于他们的看法。墨子侠义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对社会正义思考的基础上,以墨子为首的墨者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思考。但是侠的思想在后世的传承中被人们过分发扬其惩恶扬善的方面,而忽视了墨者惯守的规则,使得墨者真正的侠义伦理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发扬,以致被湮灭。
-
论墨子的兼爱伦理
-
作者:
梁红霞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论墨子的兼爱伦理
-
墨家经济伦理简论
-
作者:
杨建兵 李庆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非乐 劳动致富 王公大人 经济活动 天志 交相利 尚贤 贵义 分配活动 絺绤
-
描述:墨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能觉悟生产的“二重性”,提出与现代所提倡的“积极生产”、“劳动致富”、“按劳(或德)分配”、“互助互利”和“勤俭节约”等观念相近的主张,这是令人钦佩的,也是其现实价值的体现。墨家有关经济活动的道德主张肯定不是规范的经济伦理学,但体现了一些经济伦理思想的萌芽。墨家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
墨家学派的“朋友”伦理
-
作者:
叶平 来源:社会科学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五伦 朋友
-
描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早在先秦时候,古人就注意到了人伦问题的重要性。后来儒家提出了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观念,对人伦问题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受儒家影响,墨家也形成了自己的伦理观。墨家伦理观有自己的特色,墨家在五伦中首重朋友一伦,而君臣、父子等则排在朋友之后。墨家学派的一些重要理念,如尚贤、兼爱等为人所熟知,而这些理念背后则由墨家的朋友伦理观支撑。这一伦理观还体现在墨家学派团体的组织和政治实践之中。
-
《墨辩》的言辩和?理问题
-
作者:
冯耀明 来源:鹅湖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辩》的言辩和?理问题
-
墨经逻辑:文本整理与研究
-
作者:
杨武金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辩 文本 逻辑
-
描述:墨经逻辑思想的考察,离不开对墨经文本的整理和研究。西晋鲁胜《墨辩注叙》至今仍然为阅读《墨经》文本的重要参考。《道藏》本为目前可见的《墨经》最原始版本。从乾嘉学派开始,《墨经》的文本整理和研究一直在向深入开展,学者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孙诒让《墨子间诂》、高亨《墨子校诠》、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等,对于今天《墨经》的文本整理和研究非常重要。王讚源主编《墨经正读》,虽然尚存在不少"致命"缺陷,但也有许多"斩获",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
论《墨经》中的“止”式推理
-
作者:
余军成 张丽萍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止 《墨经》 反驳 推理形式
-
描述:在《墨经》中,"止"作为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共出现四次:一是利用对当关系推理进行反驳;二是用反例反驳对方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的一般结论;三是用与对方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来反驳对方演绎出的个别结论;四是反映模态矛盾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