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天竺 兼爱尚同——关于印度作家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
作者: 季羡林 郁龙余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印度  中印文化  华夏 
描述:本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和我校郁龙余教授为《梵典华章:印度作家中国文化》一书以“对话”方式所作的卷首语。季先生虽已94高龄,而且住院疗养,但仍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日可写2000字。在这
“重义轻利”“兼爱互利”:以义利为视角管窥儒墨之和谐观
作者: 萧伯符 钟婷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史学专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墨家思想  道德法律  人际关系 
描述: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境界。《中庸》有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又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自古及今,人类都在设计并努力实践着这种“和”的境界。不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直至个人家、国的和同一体,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期望在和谐的状态中运转和发展
墨子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价值新探:基于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双重视域
作者: 王天杭  来源:学理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义利观  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 
描述:不仅中国的“和文化”一脉相承,更是暗合了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因此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需借鉴墨子义利观,调整利益关系,这在改革开放后道德日趋滑坡的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墨子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价值新探:基于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双重视域
作者: 王天杭  来源:学理论(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不仅中国的“和文化”一脉相承,更是暗合了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
一部利用方言疏证《墨子》的成功之作-评萧鲁阳教授《墨子元典校理方言研究》
作者: 李慧玲 李正辉 吕友仁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方言  疏证  墨子 
描述:眾所周知,在墨學研究中有兩個難題:一個是墨子的里籍問題,一個是《墨子》一書的艱澀難懂問題。令人高興的是,蕭普陽教授《墨子元典校理與方言研究》一書,在吸收前賢時彥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把這兩個難題都解決得相當出色,從而把墨學研究提高到一個新階段,這實在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喜事。
文明、世俗化、自由主义及其他: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墨子刻对话
作者: 萧功秦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文明、世俗化、自由主义及其他:美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墨子刻对话
“天欲义而恶不义”墨子本体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
作者: 魏义霞  来源:东方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三位一体  本体哲学  伦理哲学  政治哲学 
描述:哲学领域 ,“天欲义而恶不义”转化为“义政”的理想境界和“用义为政于国家”的统治方案。这使“天欲义而恶不义”具有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内涵意蕴 ,集中体现了墨子本体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
“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作者: 程仲棠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逻辑学  逻辑矛盾  具体推理  推理形式  抽象方法  直观方法 
描述:“墨辩即逻辑”一说,梁启超创立于前,胡适张扬于后,至今成为神圣的教条,其实是历史的虚构,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虚构的“墨辩逻辑学”进行解构。本文认为,墨辩是墨家的辩论理论,包含逻辑学的萌芽,但没有发展
“墨辩逻辑学”解构(下):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作者: 程仲棠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小取》  逻辑矛盾  墨辩  逻辑学 
描述:三、墨辩逻辑学的根本区别墨辩为什么会受语言现象和墨家意识形态的支配呢 ?追问下去 ,我们就会发现墨辩逻辑学有根本的区别 ,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是相对立的。(一 )两种对立的推理理论 :墨辩
在实践理论的互动中探究笔墨经——记"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家邀请展"
作者: 徐沛君  来源:美术观察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物画  经验  山水画家  互动  探究  实践  理论  当代  邀请 
描述:“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家邀请展”于2006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画研究院和山东运河书画院联合主办,郎绍君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受邀参展的人物画家有李世南、吴山明、郭全忠、田黎明、李孝萱、周京新、刘进安、张江舟、王彦萍、纪京宁、李津、梁占岩、武艺;山水画家有崔振宽、姜宝林、卓鹤君、龙瑞、王镛、洪惠镇、范扬、陈平、许信容、何加林、张谷曼、张捷、丘挺。对于展览的主旨,郎绍君作了如下说明:“新时期以来,笔墨经验有很大突破,个性化强,提出了诸多可能性。这次展览的主旨是交流经验,寻求共识。受邀画家在展示他们作品的同时,还通过文章和座谈会发表他们对笔墨和自己笔墨经验的论说,学术主持则尝试对他们的笔墨经验进行个案分析,总结一些具有启示性的问题,以供画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